上,还有些事要当着四弟的面说清,不知王上可愿垂听老臣之语。”
子基知道此时的形势与他所想基本符合,子西来找楚王,就是想让他来背此罪责,而且事实也是如此,整个刺杀之案也是他与子建合谋,这一点他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之处。
但此事已到现如今的地步,他也只能用他的死来留下自己的谋算,不会让谋害他的人得意。
“子基叔父,你也不用猜测子西叔父的来意,他确实跟本王说你与子建叔父有勾结,而此事幕后主谋就是子建叔父,你只是暗中传递了墨先生离席之事,想来子基叔父也有难言之隐。
并且本王也实话告诉于你,鬼谷先生离开之时,就已派人传话与本王,知道会有人想利用楚国盛会欲图不轨之行,欲不利于楚国,可他却并不让本王干涉,这是那些见不得人的谋算,可这也正是左相大人的谋算。
这一点子基叔父不必担心,本王之所以对此事十分淡然,就是因为本王相信,只要鬼谷先生回到楚都,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只是本王疑惑的是,子基叔父一直对楚国权势并不贪恋,为何会与子建叔父一起谋算本王呢?”
楚王虽然依然面带微笑,可语气却也不容置否,对子基与子建的勾结,他相信,但也疑虑。
子基已身为楚国司空,仅在楚王与令尹西之下,两个儿子更是封地在外,可以独享荣华,而子基一向贪恋的是酒色,实足的世家王族权贵的品性,对楚王之位也并不热衷,为何偏偏会与子建勾结。
与子建勾结,这是楚国大忌,所犯之罪那就是死罪,会祸及九族。
(当然一般王族之身,虽然说归说诛连九族,可一般也只会诛及近亲三代之人,并不会涉及太多,毕竟楚王与子基也是同族之人,三代血亲。)
“王上,既然如此,老身也不回避此事,老身是与子建大哥有过联系,可也仅限于帮大哥的儿子白公胜在楚国谋得一职,这也无可厚非。
大哥当年虽然与晋国勾结,其实也是受奸人之惑,大哥其心并不是想故意不利于楚国。
只是大哥不明白的是,若楚晋结盟,楚国会成为南方列国的公敌,而让楚国置于不利地位。
此事后来大哥也与老身说过,大哥只是太过天真,以为晋楚结盟,可以借此吞并其它列国,最后一统南方,再与晋国一决高下,一统中原。
可后来大哥被父王贬去太子之位,他也心有收敛,只是子西二哥却不怀好意。
当年他与子常叔父还有费老大夫向先王揭发大哥,其实也只是一个借口,并非真的为楚国而谋。
二哥的心思当时只是想借此机会让父王贬其太子之位,继而他可以顺位继承太子之位,并且得以以太子之身娶王祖母。
若以当时的情形,若先王贬了大哥的太子之位,顺位之下,太子之位就轮到他了,这也是常情。
而当时的秦国公主孟赢本来就是要与楚国太子结联姻之好,若他能当上太子,就可以实现他的野心。
可当时的费老大夫与父王都知道子西其人的品性,一个置自己大哥于死地的人,其心之狠,自然不敢重用他。
后来的事,王上自然清楚。
子西这一辈子掂记着的就是楚国王位,直到现在都不死心。
在先王被封太子之后,那时先王尚小,子常与费大夫掌控着楚国朝政,子西并没有机会。
就在父王驾崩之时,那时子常叔叔就想扶他作楚王,而父王也在病榻之前,当着我与子闾问过他,他知道当时父王正在怀疑他,所以他才借故推让。
这些事子闾也亲自参与,父王临死之前之所以故意试探于他,就是不放心子西,怕他在父王死之后图谋不轨之事。
后来先王继位,他与先王合谋,架空了子常叔父,而他如愿当上令尹之职。
那时子西也想过王位,只是吴国一直侵扰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