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建功立业却不能让小辈恣意洒脱,还不如回乡下种田玩泥巴呢!
就这样,不管长辈们说什么,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歪理邪说,气得长辈恨不得打他们一顿,却不得不在心里承认他们说的有道理。
如果只是这些不算毛病的毛病,家里也不至于限制他们的花销,事情还是要从五年前说起,在又一次行侠仗义的时候被仙儿跳了,把身上所有值钱的配饰都压上,才得以抽身。
事后还不敢说,还是家里的嬷嬷收拾东西时发现少了很多东西,禀报了主母,悄悄一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几个单纯的儿郎,真是眼不明心不亮,以为受委屈的都是好人,那这天底下就没坏人了,严格看管势在必行!
家里人把东西寻回来,也没知会他们,只是从那以后,除了月钱,多一个铜板都不给。
圈子的人都知道,只要那几个爷潇洒出现,那就是手头有银子,看不见也不惊讶,准是没钱窝在家里混吃混喝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有没有银子都挡不住他们遛出来的脚步,只不过不去那些花销大的场所而已。
再怎么省着,他们也是世家子弟,怎么可能真的像平民百姓那样算计着花呢,所以,在一次吃完饭付不出银子时,尴尬了。
所幸小厮机灵,急忙跑回府找管家借了五两银子出来,才算没被老板当成混吃混喝的小痞子。
也就是那次,他们在老板眼中看出鄙视和不屑来,痛定思痛下,他们得出必须自己有钱的结论,要不然这种鄙视会一直存在,回到家里就开始磨长辈,一定要弄出银子做生意不可。
几家都是世交,看他们决心那么大,也不拦着,各自拿出1000两银子做启动资金,赚了当然是好,赔了就从将来非给他们的那份财产里扣除,免得以为银子来的太容易,他们不当回事儿。
说干就干,不是被酒楼老板瞧不起吗?他们就开酒楼,还开在他对面,开一间整个京城,甚至整个大楚都无可比拟的大酒楼!
正常人开酒楼都会找好定位,他们也一样,那就是专门赚有钱人的银子,那些个三文五文的小生意,他们还看不上眼。
酒楼里的菜品,最便宜的也要一两银子,最贵的一座席面,没个百八十两的下不来。
买下铺子后,直接推到重起,银子多请的工匠就多,一个月的功夫,属于他们的酒楼就建成了。
开业这天,汇鲜楼真是人满为患啊,怎么说都是京城数得上的世家子弟做生意,捧场是必须的,里三层外三层的,把他们几个美的呀,那嘴巴就一直没合拢过,感觉那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淌来,恨不得都跳着走路。
然而,好景不长,酒楼从刚开始的高朋满座,到稀稀拉拉,没用两个月光景,别说赚钱了,他们荷包里的月钱都搭了进去。
是大厨手艺不好,不符合食客的胃?
还是伙计不够热情,让食客扫兴?
还是酒楼档次不够,让来往的食客没有面儿?
统统都不是!
掌柜的也愁啊,打开门来做生意,要迎八方客的,哪能局限于一个群体?
说实在话,酒楼档次再高,还能高过自己府里?那些请客的老爷们,还是习惯在自家府里宴请,说点什么都不担心隔墙有耳,隐秘性是再好的酒楼都不能比拟的。
还有这菜品,这几个东家,没一个懂得人间烟火,不是越贵的食材越有受众,就算是宫里的贵人,也不见得天天鱼翅燕窝吧?
海参鲍鱼大龙虾,熊掌凤眼鹿尾巴......都是些只有逢年过节宴客时才会有的食材,主子们为了展现酒楼的与众不同来,吩咐天天备着,客人来了不需等待就能及时呈上。
想法是好的,可那么高档的食材吃的人毕竟少啊,海参需要提前泡发,燕窝也是,提前泡发了没有客人点,过夜就不能吃了,为了避免浪费,都进了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