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寿康宫的檐下暑热渐散,蝉鸣寂寂,秋风凉爽拂面,仁后得知勋妃平安诞育了十二皇子时,正站在游廊下逗着一双红嘴绿颈、雪白毛色的鹦鹉。
仁后拈了一支鎏金錾花的长簪入手,调弄着鹦鹉学舌乱叫,咿咿呀呀地唱出一串嘀呖啼啭,道:“好!好!子嗣昌茂,才是社稷之福。”
桂姑姑怀抱一只黄纹花猫立在下端,笑道:“恭喜勋主儿,才入宫三四年便诞育了十二皇子,这在六宫也算稳住了。”
仁后摸了摸鹦鹉碧绿色的脖颈,鹦鹉的清脆声声且吵且闹,逗得人愈发欢快,道:“皇帝一向倚赖勋妃的阿玛,来联络蒙古四十九旗,就算她没孩子,皇帝也会爱赏不误。”
桂姑姑的眉色恬静平和,只抚着猫的脑袋,笑道:“是,勋妃主儿出身公卿世家,她的阿玛又是浙闽总督,身份尊贵,便是皇后都格外笼络。”
仁后顺着鹦鹉洁白的羽毛,思忖许久,道:“你去库房挑几根上好的人参,再挑几件东阿阿胶、燕窝、海参一并送去。”
那只黄纹相间的花猫安静地睡在桂姑姑怀中,憨态可掬,一动不动,桂姑姑手捋着猫毛,脸上不觉含笑,道:“这几日真是喜事连连,先是圣上擒下淑庆,后是勋主儿育下麟儿,这喜事交织,连奴才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仁后的唇上凝了一片笑纹,便微微颔首,嗤道:“淑庆这个妖女自己作死,死有余辜,皇帝一向心狠,必然不会让她苟活于世。”
桂姑姑沉吟半晌,仍梳着猫儿柔顺的绒毛,抬眼道:“这事儿有皇上做主呢,仁后安心是了,倒是这两日荣妃主儿整宿跪在养心殿外脱簪请罪,恳请皇上开恩饶过她的娘家。”
仁后眼波轻恍,便撂下了手中长簪,语气如沉潭一般冰冷,道:“她更是作死!好好的孩子硬是叫她挑唆成那个样子?皇帝深恶痛绝,也必不会放过荣妃。”
桂姑姑面上幽幽,像凝了一层霜,道:“听说皇上已下旨将那扎仛大人革职查办,还没收了家产,一家子几十口人蹲在宅子里,整日闭门不见。”
仁后带着三分清淡的笑意,伸手给杆上的鹦鹉蓄了蓄水,只见啜了几滴水,叫得越发婉转,惊破了秋来的清凉,道:“皇帝没处死她一家,已是格外开恩,不过以皇帝心性,稍稍缓过劲儿,马佳氏一族也算彻底完了。”
桂姑姑撇了撇嘴,笑道:“也怪荣妃主儿事做得太过,还痴心妄想与淑庆的女儿结为姻亲,争夺太子之位,倒是……倒是三皇子,活活被生母拖累。”
仁后一脸慈祥,齿舌上却是含着冷冷哀怨,道:“三皇子也是糊涂,皇帝怎么会有这样不成器的儿子,听说皇帝犯了大怒,每日禁闭不说,只吩咐人喂他一些稀粥烂饭,叫他牢记祖宗之德,不再生出觊觎忤逆的心思。”
桂姑姑笑容满面,只福了身道:“是,皇上圣谕,谁也不敢求情。”
仁后立在穿花游廊下,悠然观望一捧浓艳的石榴花,道:“非亲非故,明哲保身才是生存之道,昨儿听内务府的意思,皇帝是打算入了秋,想往坝上秋狝么?
桂姑姑怀中的花猫伸个懒腰,便纵身一跳跑远了,她掸了掸衣裳,道:“像是这个意思,皇上宵衣旰食,秉政劳民,勤勉了这么多年,从未秋狝过,这一次出去散散心也好。”
仁后又往芙蓉金丝雀的钵里添了一把食,那雀低头啄个不停,道:“既然安排了内务府去办,便是定下了,这几年一直在办白事,又是服丧,又是守孝,到不曾好好歇歇,今年册封皇后,且逢几个主位频频育下皇嗣,是该好好走走,轻松轻松。”
桂姑姑垂头想了想,敛眉道:“仁后之意,也要一同去么?”
仁后默默摇头,鬓上的一串鎏金寿字流苏清冽一动,道:“秋来坝上风冷,吾就不凑热闹了,畅春园那边拾掇好了么?”
桂姑姑笑着递过一钵鸟食,奉于仁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