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闻言,淡淡一笑,左手捏住右手的袖子,用手向刘备做了一个“请讲”的姿势。
“玄德公已经说出来了,亮岂敢笑话。玄德公不妨直言。”
刘备垂首一笑,抬眸说道:
“确实如先生所说,识人之才并非人人都有。”
“我须能识人,方能任贤。而郡守也许会识人,才能选才用能。”
“不知先生对于识人选才,有何高见?”
诸葛亮听闻,略一垂眸,然后重新看向刘备:
“亮不才,略有一些想法,可以说与玄德公听。”
刘备立刻向前倾了倾身体。
诸葛亮开口说道:
“凡是人才,必有过人之处,从几个方面逐步考察,必然能否区分出庸人及贤才。”
“遇到人才来投,玄德公先以是非问之,观其心志如何。”
“若其是非分明,则可用。是非不明,则心志不正,不可用。”
“再来,便可与其争辩,看他的应变。”
“若是他淡定自如,机敏应变,则可用。”
“但他若是辩不过你,便心浮气躁,那此人气量狭小,不可大用。”
“接着,可以以难题问他,看其见识和计策。有才无才,一问便知。”
“如果有人通过了以上三条,便可任用。”
“任用之后,可观其在遇到窘迫难题后,能否能够勇挑大任,守信履诺。”
“若是无虞,可以给其一些贪财的机会,观其是否廉洁。以及观其大醉后的酒品。”
“若是以上都无问题,那此人,绝对可以担当大任。”
一番话下来,刘备惊叹不已。
从诸葛亮入门,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已经频频让他惊艳。
可此刻,能够把任贤用能之事,看得如此透彻,并总结成方法,娓娓道来,绝非一般人。
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比苏哲还小一点,居然能够如此通透,谙熟世事,绝对是一等一的天才。
难怪自己后来要三顾茅庐。
难怪此人能帮自己夺得天下。
难怪被称为千古贤相。
世上大才,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通天晓地,博闻古今。
这类人往往智慧超群,眼界宽广,如日出东方,一旦亮相,便露出令人赞叹的光芒。
另一类谙熟人性,洞悉人心。
这类人往往左右逢源,纵横捭阖,通透聪慧,如月华之莹润,与之相处,怡然自得,细雨清风。
而诸葛亮,正如苏哲一般,既有高明见解,让人过目难忘,又有惊人的洞察,对人性把握入微。
在两个方面都做到极致,便是云中之龙,让人一望之下,便知其有翱翔九天之潜能。
刘备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立刻上前,对诸葛亮深深一拜。
“先生见解之深,让我为之汗颜。请先生务必受我一拜。”
诸葛亮见此微微动容。
一方英雄,如此尊重于他,倒也让他有点无所适从。
虽然自小聪慧,耳边多有赞誉之词,但诸葛亮却从未将那些寻常人的赞誉放在心上。
如今在天下十三州已经声名渐起的玄德公,居然对他一拜再拜,就算是他诸葛亮,也有点不胜重宠。
诸葛亮起身,将刘备再次扶起:
“玄德公如此,便是折煞亮了。”
刘备看着诸葛亮,爱才之心在心底澎湃不息。
“诸葛先生,我恳请先生留在此地,与军师一道,与备共图大业可好?”
诸葛亮长眉舒展:
“玄德公是天下英豪,如此相邀,我岂能不来?”
“只是亮学业未竟,才疏学浅,恐不能胜任。待亮完结学业,必来相投。”
刘备深深点头,眼中欣喜异常,握着诸葛亮的手腕,又不免叹道: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