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其实只上了13天班,因为13号的晚上被领导约谈了,我的工作作风不适合这个岗位,建议回门店重新锻炼。
14号早上便被上级分掉了我负责的品相,从那天开始,我就成了一个光杆司令。我手下的兵——269个物料,全部被没收了。
一支要打胜仗的团队,是需要凝聚战斗力的。而凝聚战斗力,需要力求力出一孔,同事之间需要团结,需要沟通,沉默会使彼此之间的芥蒂加深。在采购部门,沉默不是金。而我慢热的性格融不进去,便只能被淘汰。
当然我不会因此而消沉我的斗志,也许我很笨,适应不了快节奏,但我可以一点点的分解,慢慢的摸索,开窍会晚一点,待放的花蕾只要有水灌溉终会盛开的。有时候我感觉我和年轻时的曾国潘有点像,初入职场的愣头青,一身土味,词不达意,不知不觉中还把同事给惹急了。
记得曾国潘的日记中有过一段记载:他曾给咸丰帝作画,目的是给皇帝举行的日讲,布局讲堂设计草图。但是曾国潘是农家子弟,没有美术细胞,一张图纸画得扭扭捏捏,非常难看,图纸在同僚中传阅。大家对他的评价不是赤血心诚,而是一阵阵讥笑,这种丢人现眼的水平,最好还是回家去种地吧。
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他那时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他是为官,我是为商。
曾国潘在日记中记录的处理方式比较激进:对此事他上了一道奏折,把所有的京官都骂了一顿,说他们做事退缩、琐屑、敷衍,不敢担责任,而皇帝又把此奏折公之于众,使得曾国潘成了京城人人唾骂的小人。那一段日子,曾国潘是夜夜辗转难眠,一次次萌生了退志,却苦于一个现实问题,没钱,没有路费回家,只能死皮赖脸的住在京城。
当然这是为官,清朝的官员管理制度,只要为官无过,一般都不会强制辞退,除非惹恼了皇帝。后来他是通过自募兵马训练,创建湘军,击败了盛极一时的太平军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官场氛围。
可惜,身在商场,资本家逐利的短视,不会给思考者以筹谋的时间。
这一次历练加深了我对采购这份工作的认识,期间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暴雷。这是采购员的禁区,是直接导致我离职的导火索。当初接到这个新品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物料的重要性,当作普通物料放置一边,先行处理其它事情,哪知这是一个炮兵,看着不起眼的物料竟然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最后居然进化成了超级兵直接把我给捶死了,之前同事之间压制的矛盾一齐涌了出来,便绝了我在采购部的职业生涯。11月下旬基本都是混日子,手上没有物料,仅仅处理一些退换货,鸡毛蒜皮的客诉,打满考勤,等着卷铺盖走人。
现在回想起来,我缺乏沟通,更缺乏细节上的处理能力,刚来的时候若是大胆一些,主动一些,可能职场氛围会有所改观。做事的时候多在大脑里思考几下,可能会更好。现在也只能将这一次的经历刻在脑子里,重新修行,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准备,不至于再手忙脚乱,毫无头绪。
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待这一段时间的采购生活,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个采购团队对打胜仗没有信心,或者说动机不强,因为他们现在做不到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气概,反而有人人自危的感觉。也许从我来采购部的那一天起,我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我的作用就是被杀鸡儆猴,从而调动那些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我看到过那些老员工偷懒)
打胜仗最需要信仰,而信仰来源于员工的渴望、员工的意志、员工对失败的羞耻感。在这个团队中,我没见过哪个老油条有非常急切的工作态度,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他们的行事风格中很难看到他们坚定的意志力;对于团队的荣辱,他们似乎漠不关心。他们最好的闪光点就是能稳稳的拿捏住上级布置的任务以及同事之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