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只有准备大量的原材料才能保障实验顺利进行。
可想而知,如此大量的尿液存放于室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气味。
出于基本的公德心,布兰德没有在家进行这次实验,而是将实验的场所改在了汉堡圣米迦勒大教堂的地下室中。
饶是如此,大量尿液的气味仍然不可避免地在教堂周围飘散。
存放于温暖的室内,尿液开始发酵,使得气味更加刺鼻,让附近的居民既疑惑万分又叫苦连天。
对地下室中的布兰德来说,情况只能更糟。但他毫不在意,满心只有自己的实验。
他将尿液与沙子、木炭、石灰等物体混合,加热蒸馏,直到煮沸。
温度的升高使得气味分子的运动更为活跃,从贮藏尿液的容器中散发出了几乎令人昏厥的气味,不仅弥漫在整个地下室,更扩散到了周围的居民区。
此时,教堂中做礼拜的人们都被这种诡异的气味折磨得反胃,纷纷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
但器皿前的布兰德丝毫不以为意,他觉得自己一定找到了炼出哲人之石的秘方,胜利一定就在眼前了。
在把这5000升尿液全部煮沸后,等待着水分汽化、出现残渣,然后他用凉水来冷凝这些蒸汽,收集提纯后得到的物质。
布兰德顿时傻了眼:哪里有什么哲人石,哪里有什么黄金啊?!
满满几锅的液体在冷却后十分平静,没有凝固成金灿灿的点金石。
布兰德大失所望,但他仍然不死心,拿着放大镜,凑上去细细地打量。
“咦,这是什么?难道是哲人石的材料吗?”
三、磷的发现
映入布兰德眼中的是一种经蒸馏后凝固的白色固体,看上去好像白蜡。
这虽然打破了布兰德对提炼出光彩夺目的黄金的幻想,但也不能完全说是一无所获。
于是,布兰德开始对这种白色的物质进行细致地观察。
一天晚上,布兰德走进没有开灯的实验室,顿时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
他发现,桌面竟然停驻着一束幽暗的白光。他不敢置信地揉揉眼睛,发现自己没有看错,便赶快掌灯,发现放出白光的正是他从尿液中提炼出的白色物质。
布兰德凑近细细端详,他发现这种白光十分黯淡,并不像火光那样耀眼,而且几乎不会放热,是纯粹的冷光。
于是他就以拉丁语“Phosphorum”(“冷光”之意)命名了这种物质,英文名称为Phosphorus,化学符号为P。
磷,就这样被发现和命名了。
随着进一步了解磷的化学性质,布兰德发现这种物质极易燃烧,是绝好的引燃材料,可以用于烹饪、取暖、放烟花、放燃烧弹等各个需要点火的场合。
虽然没有制造出点石成金的哲人石,但布兰德对自己意外的发现感到十分满意,带着这种神奇的新物质去欧洲各地展览介绍,使得更多的化学家开始关注磷这一新物质。
四、制磷技术的成熟和磷的应用
出于对新物质的好奇,德国化学家孔克尔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了磷的制法,在得知它是从尿液中提炼出来时简直是大惊失色。
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促使他强忍着不适,按照这个方法开始了实验。
在1678年,孔克尔改良后的制磷方法宣告成功。他把新鲜的尿蒸馏,在出现固体物质时,把它提取出来放到地窖中,使它发生腐烂反应。在它腐化后,孔克尔将它与两倍重的细沙混合,一起加热蒸馏,收集蒸汽。
磷蒸汽在被降温处理后遇冷凝结,又在室温中进一步凝固,形成了蜡状的白色固体。
孔克尔的提取方法加快了制磷速度,也提高了制磷的产量。他为此感到十分自豪,还写了一本名为《论奇异的磷质及其发光丸》的书,介绍制磷的方法。
另一位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