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我的陈述,智悟若有所思,盘坐在地,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半晌以后,他又缓缓地睁开了眼,注视着我道:“祝居士,如果小僧没有猜错,你应该是上古火神祝融的后裔吧。”
“理论上是,但我没有确实的证据。”我点点头。
智悟微笑着打趣道:“还挺严谨。”
我挑了挑眉毛,看样子这大头和尚是知道点什么?
“小僧不是祝居士这一流派的修士,所以不知道你们管这个叫什么,不过我们佛家修士,把居士刚才所进入的这个空间或者意识世界,叫做‘阿赖耶识’”智悟道。
“阿赖耶识?”说实话,这个词,我听过,但因为不是佛家研究者,也不是佛学爱好者,我的确是没有怎么去注意过它的意思。
“想必你应该听过第七感吧。”智悟道。
“小时候看动画片听过。”听智悟说到第七感,我便回忆起了小时候坐在床沿上看着动画片的场景,那时候我已经和田大力在山上修行了,不过那会儿师父很严,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允许我们看电视,那个年代的动画片里,我和大力师兄最喜欢看的,就是一部讲这些内容的。记得当年我还问过师父,人是不是真的有超越了第六感的第七感存在,师父当时笑着回答我,说只要我努力修行,到了一定阶段,自己就能感受到这些是否存在了。只可惜……世事无常。
想到这些,我不禁有些伤感。
“祝居士,你还好吧?”智悟见我突然神情落寞,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只是记起了一些往事,都过去了。”我朝智悟笑了笑。
智悟点点头,继续说道:“所谓的第七感,在我们佛家是承认的,但它不是一种确切的感觉,而是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
“桥梁?”
“是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传统佛学的六识,其中眼耳鼻舌身对应的便是人的五感,这五感都是实实在在能够让人得到生理反馈的,所以叫做现实感。而现实感之上的一层,便被一些人称之为第六感、被我们称为意,通俗一点讲,其实就是想法,这些想法包含了对现实感的感受反馈,也包含了超越现实感的意识,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直觉或者预感。”智悟继续解释,“而第七感,在我们佛家则称之为末那识,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境地,为执我相,用现代一点的说法就是指,主动地进行深度思考。”
“按你这么说,这叫作末那识的第七感主要是思考,所以只是一个过程?故而称之为桥梁?”听了智悟的话,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实际上,对应我这一流派的修行者,可以称之为,参悟。”有时候很多前辈高人,一闭关就是好几年,为的就是参悟某些技巧或者道理,看来就和智悟这个说法不谋而合。
“可以这么说。”智悟点头道,“而第八识,也就是桥梁的那一端,便是所谓的阿赖耶识。”
“也就是说,这阿赖耶识是一种类似于境界的东西?”我好奇道,那按这么讲,前辈高人里很多都达到了这个阿赖耶识啊。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智悟摇头道,“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关键点就在于末那识。末那识就好比一个中转站,你们的前辈高人选择的路通向了某一个道,它们是以达到某种技艺或者境界作为终点,所以参悟了一些诸如功法、术法或者达到了某一层境界。而阿赖耶识,则是另一个方向,简单来说,它是我们佛家追求的一个精神世界,它相当于一个境,但又不完全只是境。用现在世俗世界的科学来打个比方,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数字孪生,你大可以把阿赖耶识看成是一个差不多的孪生世界。”
“似懂非懂。”我苦笑道。
“不必强求,居士可以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个你所说的境界就行,或者说意识世界。”智悟笑道,“不要执着于一些玄之又玄的道理,反而起了心魔。”
“那么,按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