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和高中差不多的上课、下课、再上课、再下课。
唯一不同的就是老师和老师教学的方式。
也许,大学老师是比较稀少的。我们有一半的课程是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中文系的三个班一百多人在一个大教室,听老师讲课)。这种方式,在刚开始,我还不太适应。后来,便渐渐习惯了。还有,在大学,再也没有像高中老师那样,在屁股后面追着你学习的现象了。
有时候,你在课上睡觉,老师好像没看见,继续兴致勃勃地讲演。甚至,逃课,老师都是不闻不问,偶尔,心血来潮,点点名,记记划划,也就完事了。根本不管替别的同学喊到的现象。
这种宽松的现象,培养了部分同学逃课的习惯。有的同学在上完了一个学期,都不知道这门课程的老师是谁,可以说,逃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补考或者留级。
虽然留级的结果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逃课的过程是那么的吸引人。所以,在大学上课,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不得不说,老天向来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偶尔老天打瞌睡,没看到你挥汗如水地努力,没有及时给予回报,这时你也没必要抱怨不公,不过是回报来得晚一些而已。还是记住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吧——努力就会有回报。
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学期,除了上课的时候见面之外,基本看不见人影。也许大学老师就是比较忙吧。无语。
在所有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张老师,就数现代汉语老师了。
初次见现代汉语老师杨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千万不要刮风。
杨老师,名一风,硕士学历,一直在为能够更上一层楼(博士)而默默地努力。
他戴着眼镜,瘦的都没办法形容,背微驼。
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基本就是教育课,始终没有打开课本,他的话语真是句句惊人。
“上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做人。希望大家在这三年中要做到:练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拿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书。”
这三个一,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可是,等到了毕业那一天,好多同学才发现,这三个一,他们连一个都没有做到。
毕竟,有一些是从农村考上来的,普通话的确是很差的,带着浓浓的乡音。
也许,这就是教育和现实的差距吧。愿望是好的,但是结果总是那么差强人意。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这种现象。就像有的省份985,211大学多得数不过来,而有的省份却只有一两所,这找谁说理去?
这是教育者的悲哀,也是被教育者的悲哀吧。
他还讲了个很让人感动的故事,是一件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他自己说的):那次,出差,到了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为了能够省一点钱,他跑了好几家饭馆,才找到一家,给下方便面(自己准备的)的。就这样,自备的两袋方便面,便解决了一顿午饭。
当我们听到这件事的时候,目瞪口呆。是啊,正如他自己说的,“一个大学教授,连一顿饭都吃不起吗?”
当时,我们都呆住了。
“作为一个人,要对别人负责,最少也要对你的亲人负责。该省就省,自己可以苦一点,但不要苦了你的亲人。”
我们都很佩服他,不过,这种逻辑一时还是接受不了。
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可能是老师夸张了,不过,他的初衷是好的。
时刻想着自己的亲人,自己不光只能是为自己活着。这是我们通过这个故事总结出的结论。
另外,有一句话成了杨老师的代名词:“老婆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记得,当时,他脱口而出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