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森的目标是在两个月之内把厂子建好,寻思来寻思去,织布厂还是交给老顾当监工更合适,于是古木森干脆一鼓作气把原来承诺解决织布厂留守下岗员工的事给办了。
老顾如愿当上了车间主任兼后勤主任,监工这活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身上。
坚仔老爸马雄以前本就是织布厂的杂工,什么修水电补家具的活都熟,被安排到了生产车间,当然现阶段也先从监工干起。
织布厂的留守的十五口人里大多是老弱病残,能当劳动力不多。坚仔他妈张菲手脚还算利索,打算等工厂开起来后让她去做喷油漆的活。
老顾的老伴身子骨弱,但是做做大锅饭还是可以的,开工后工地的工人和工厂的工人都要管饭的,也就留下来当食堂主管。
织布厂里另两家人古木森还是第一次打交道。老顾早就跟那两户人说了今天老板要来选人,每家至少有一个用工名额,这两户人老早就等古木森了。
一家人姓李,一家人姓刘。李家人一家五口,是人口大户,但是其中三个还在上学。李家男主人叫李联俄,早年是织布厂的会计,下岗后跟村里人采过野矿,前年在放炮时被土炸药炸断了一条腿,平时靠轮椅出门。女主人叫万芬,现在除了中餐晚餐时间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每天还得起个大早把瓶装水牛奶送货上门,一家五口的开支都落在她身上。这次主要是要解决李联俄的问题。
李家三个娃都很争气,老大当年高考有机会读重点本科,但为了尽快工作选读了大专,再有一年就能毕业;老二高二,成绩也一直是班上前几名;老三刚考上重点高中,即将开学。
李联俄瘦骨嶙峋,脸上泛着不健康的菜青色,万芬今天特意请了假陪着他见老板。古木森一时没想好怎么用李联俄,但是既然答应了提供岗位就还是先让他在厂里干着,最近正好建厂子,就先干着收发料的活。
刘家人的情况要好一些,男主人刘得澳个子高大,皮肤黝黑,平时在火车货运站接些搬运工的活,每个月能挣七八百,女主人叶秀华是织布厂原来的针线工,平时在农贸市场进一些青菜到菜市场卖,四十几岁,相貌还算端正,口齿也还伶俐,至于刘家儿子早在16岁就不读书到粤省打工去了,一年也回不来一趟。古木森打算让叶秀华在家具店干销售,不过这还得让老娘培训一趟。
古木森算了一下,老爹从老家请了三个木工,加老爹古土垚也就四个正经木工,之前是老娘一个人干打磨刷漆,今后得解放双手抓管理,再加上今天请的一共六个人,按着设计的产能,还远远不够人。
家具厂最省钱的招工办法就是先招学徒,学徒工等于是来学一门技艺,管吃管住,每个月再支点生活费就行。古土垚说当年他学艺的时候还是自己带着窝窝头上门跟师傅学的技术。
“招学徒工:男女不限,要求吃苦耐劳。工资300,包吃包住。”古木森大笔一挥,写了两张招工启事,一张贴在织布厂,一张贴在正在装修的“德聚楼”门口。
德聚楼的进度整体不错,老爹的朋友还算靠谱,每天古木森都会到现场监工,一天功夫就把以前旧装修全部敲掉,把工作面给整出来了。
按着古木森的意见,德聚楼的水电全部用暗线,这在当时可不多见,包厢的电线全部加粗,除了要装空调,古木森其实还留有小九九,再过几年得忽悠薛老板把大圆桌改成独立火锅,现在嘛,消费意识还没到那一步。
一楼的厨房要扩大,古木森把后世的厨房标准放到现在,虽然薛志刚曾经也提出过质疑,但是古木森让薛志刚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把厨房搞好一点能节约二次投资,还能承接大型宴席。90年代前期,很多家庭的喜宴都喜欢在家里做,但9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喜宴安排在了餐厅酒店,一是显得有面子,再就是图省事,一次宴会下来怎么也得万把块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