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良善之心,因此他觉得,与其让他们先学武,倒还不如让他们先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他们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有了自己的切身经历,他才觉得,在很大意义上,习文比学武更加重要,他不想看到再有人跟他自己一样,武道境界提升之后,居然不知道自己所求到底为何?
都说人到中年以后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其实林震南觉得,并非如此。而是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纪,或者经历过一定的事之后,就会自我反悟,乐于去总结一些有意义的跟无意义的经历,从而让自己知道,自己这一生所求到底为何,自己这一生到底为何而活。
只不过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比较狭义,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而有些人得出的结论则比较广义,因为他们还看到了别人的得与失。
林震南便是属于后者。
“学子苑”的这座孔夫子雕像,很久以前就已经在这里了,据说是袁老先生亲自镌刻出来的,不过具体为何,林震南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袁老先生似乎很敬重他老人家,每当闲暇的时候,或者遇到瓶颈困顿的时候,他都会来到这座廊亭坐上一坐,观摩上许久这座雕像,像是在悟些什么一样。
放开夹在两指间的戒尺,他缓步向前,来到“文圣”孔夫子雕塑前,望着雕像上这个双手举胸的慈祥老人,顿时肃然起敬,恭敬的弯腰行了一礼。
眼前这个雕像上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袁老先生自己镌刻的,史上大名鼎鼎的“德道”思想体系的构建者,更是提出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中仁、义、礼“三常”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他是所有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文圣”。
自古以来,武胜文衰已经并非什么隐秘之事了,而是被众所周知,因此,不管是江湖还是朝堂,向来都是以武论尊卑,只因武可安邦平天下,亦可握拳在手人人怕。所以,不管是朝堂还是江湖,所有人都希望兴武,即便是当下,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希望武力昌盛经久不衰,因为这样不光可保朝堂安宁,江湖中更是武道修为越高,就越是受人尊崇。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人持有不同意见,可谓是独具慧眼。他们虽然觉得武能平天下,但是文却更加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文不仅能安邦,亦可治天下。
众人皆知,打江山容易受江山难,不是因为打下江山之人不够强势,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治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好比一个好的帝王,并不一定要武力超群,但是他必须要懂得如何捕获人心,因为只有顺应民心,天下才会长治久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那些兴文者便应运而生,而孔夫子便是他们当中最脱颖而出的一位,他讲求以德治国,不仅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更是构建了“天下大同”的政治思想,终成一代圣人,为世人所追捧。
就职姑苏城主的这些年里,林震南同样深深体会到了治理之难,他也偶尔会向袁老先生求教此类问题,每次袁老先生开口,总会让他犹如醍醐灌顶,越是与之交流,他就越发敬重此人,因为越是接触,林震南就越发觉得袁老先生真乃不世之材。
还记得他曾如此夸赞过袁老先生,他直言姑苏城得袁老先生,犹如帝王得良相,实乃城民之幸,是他林震南之幸也。
当时,袁老先生却是摇了摇头,笑道:“小才而已,不过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文圣先生笔录而已,而并非自己真的有多了不起。”
虽是自谦,但是林震南看的出来,他对这位“文圣”前辈,真的是敬重有加,但是这种敬重,却与他对袁老先生的敬重不大相同,不知道是不是林震南的错觉,他甚至觉得袁老先生对“文圣”前辈,有一种生不同时的感觉。
而林震南自己,之所以会如此敬重袁老先生,不光是因为他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