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床,是对制造过程能够做出决定的机床。
智能机床了解制造的整个过程,能够监控、诊断和修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并且能为生产的最优化提供具体方桉。
此外,还能计算出所使用的切削刀具、主轴、轴承和导轨的剩余寿命,让使用者清楚其剩余使用时间和替换时间。
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于1952年,经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分别经历了纳米化、高速化、复合化、五轴联动化等技术发展阶段。
机床技术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是能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全盘自动化,由单机自动化向FMC,CIM,CIMS发展,提高加工精度、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在实现全盘自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异常复杂,不仅要解决代替体力劳动的问题,更要解决代替脑力劳动问题。
它包括工艺、刀具、物流、联网、信息存储、控制等。如何用智能化代替人的手工和脑力劳动,是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智能机床的出现,为未来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盘生产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首先,它通过自动抑制振动、减少热变形、防止干涉、自动调节润滑油量、减少噪音等,可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
其次,对于进一步发展集成制造系统来说,单个机床自动化水平提高后,可以大大减少人在管理机床方面的工作量。让人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解决机床以外的复杂问题,更能进一步发展智能机床和智能系统。
第三,数控系统的开发创新,对于机床智能化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它能够收容大量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处理、判断、调节、优化、控制。
像由东芝、电气两家公司提供的轻工制造设备和机械母床,均配置了初级智能模块,在制造相应设备时采取了运行模块,可有效调节生产精度。
特别是刘氏晶圆厂的生产设备,内部包含的主控芯片更多,运转的操控指令更为精密,饶是刘氏集团属于东芝战略伙伴也没拿到其主要代码。
“若拿到东芝的控制代码,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芯片改进现有机床?”
国内在机床制造上有完整的三轴制造技术,但三轴和五轴看似只差了两轴,却是一个极大的能力鸿沟。
没有五轴,那很多设备的制造达不到需求精度,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是不被精密机械所认可配件。
刘氏集团因是东芝战略伙伴关系,如今也不过得到一批技术较落后的四轴机床。懂行的,则是将其当作三代半机床,因为他的第四轴是通过辅助完成。
刘浩以前不懂,或者说只能看个懵懂。但现在有了这份机械指南,刘浩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差距。但想让他补全,指南又显得较为低级,好比一个入门科普一个专业制造。
头疼!
16点的智力让刘浩明白他现在想这些完全是白想,目前可以做的并非是调动人手攻坚,而是如何的从东芝那边拿到一台五轴机床。只有拿到了模板,他才可以组织人手将其给彻底的彷造出来。
“哎,我这知识白得了呗?”
刘浩摇摇头,这不过是他的随口一句吐槽罢了。说知识白得,这简直就是不尊重知识。
相反,他得到的这部分知识极其的恰到好处,让他对机械建模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像他之前在日本看见的那种便携电话,应该属于早期的模板压缩技术,将各零部件的使用空间大幅缩小。
记忆中,我国人均月工资不过四五百出头的时候,手提电话卖到了三五千的高价。一些品牌机,更是动则上万。
为了降低话机费用,被日本淘汰的无绳电话被引入国内,也就是俗称的小灵通时代?
#知识点:1989年,日本的NTT实验室对外发布了一项PHS技术。
该技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