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斗,也足够「为生民立命」了。
所以学院的学子们,多有「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风气。
这等风气,与关东那边流行的避世玄学清谈之风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
加上朝廷这些年来,每有大事,都有从学院里召募学生实习的惯例。
如此,学生得到了学分,学院得到了声誉,朝廷得到了牛马。
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惯例,所以学院里每有什么风声,就会有人猜到朝廷是不是又有什么举动。
「不就是成立统军府的事。」
冯二公子和杜预对视一眼,杜预开口道,「叔子你还不知道吗?朝廷决定在地方成立统军府,以替换现在的兵制。」
「统军府?」
羊祜一愣,然后有些反应过来,「倒也听说过一些传闻,只是对此事倒是不甚了了。」
他虽说在学院求学,但只能算是「走读生」,或者说是旁听生。
是没有办法享受到朝廷赋予学院学子的政策优待的。
所以有些事情,他不了解也是正常。
杜预见此,便大略讲了一下统军府的事情,最后解释道:
「成立统军府之事,想来与其它新政也差不多,都是缺乏人手,故而学院里有不少同窗都有些心动。」
「毕竟武学院不好进嘛。」冯二公子也是开口道,「但若是趁着这一次统军府成立之事,投笔从戎,说不得还能迂回一番。」
冯山长都曾说过,男儿当带吴钩,建功立业。
有了冯某人作为榜样,正值热血的学生们,哪一个不想效仿山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是想要直接考入武学院,那是比太学院还要困难。
但如果前去统军府实习,然后再利用统军府的渠道参加武举,那岂不是与武学院出来的差不多?
羊祜听了两人的这一番解释,先是吃了一惊,还有这等操作?
然后又再大吃一惊。
汉国的武功已然足够盛矣!
光是看看学院里的学子们如此热衷效仿班定远(即班超)投笔从戎,就可窥探一二。
本以为汉国目前所施行的征兵与募兵相结合的兵制,比之大魏的世兵制已经足够厉害。
征兵制,会对百姓造成较大的负担。
特别是在战乱时,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幅减少,想要强行征兵,只会让人心丢失,百姓不断逃亡。
而募兵制,又会让朝廷财政负担极重。
而且用钱粮募上来的兵,想要让士卒在阵前甘心卖命,又得花多少钱才能买下他这条命?
所以后汉实行募兵制,战斗力下降这么快,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且一旦朝廷财政不支,允许地方自行募兵,更是会产生兵为将有的隐患。
所以武皇帝正是看到了后汉募兵制之害,这才实行世兵制。
只是谁又能想到,汉国竟然比武皇帝还更进一步,把兵制做到这一步?
甚至就眼下看来,汉国似乎仍不满足。
居然还要对本就已经称得上是虎狼之师的汉军进行再次改制。
可以说,统军府甚至可以说得上连屯田和世兵制的优点都吸收了。
莫要说武皇帝推行的屯田与世兵制如今已然没落,就算是仍在鼎盛时,面对汉国的统军府,恐怕也未必能讨得好去。
察觉到羊祜的沉默有些异样,杜预用肩膀轻撞了一下对方,提醒道:
「叔子,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不是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