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选择了投诚,至于逃跑的部落,几乎没有。
哪有看到部落大人,就扭头逃走的道理。
至于部落大人有没有投奔汉人,鬼知道啊!
大军先是抵达了后世的隆化县,再沿着现在一个名字古怪的小河,后世名为伊逊河的河流,到达了后世的围场。
然后调转方向向东,同样沿着一些不明的小河前行。
在大军行进了一千二百多里后,种地抵达了一块非常平坦的草原。
此处在后世颇为出名,原名乌兰哈达,后改为赤峰市,还曾经作为辽的都城。
属于内蒙古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此刻还仅仅是一片草原,上面零星的驻扎着比较小的鲜卑人部落。
鲜卑人和乌桓人一样,都是实行的部落制,只不过鲜卑的部落稍稍偏大些。
就如同阙机麾下的勇士,同样是从各个部落中抽掉出来的。
相对来说,部落和宗族有点像。
只不过宗族更大,更杂,在经过不断的战乱,宗族的影响力急剧降低。
只有一些大的宗族,或是有强力人物的宗族,才拥有更强的凝聚力。
而大多数的宗族,都被打散。
目前鲜卑人的部落,倒是维持着正常,有大的部落,抽勇士数百人。
有小的部落,抽勇士数十人,乃至数人的都有。
这种出征,和之前阙机拼命不同,小孩和妇女不会再序列。
而勇士也根据体格、战斗能力做了一个选拔。
对于后续鲜卑人的管理,袁谭的想法依旧是打散,汉化。
汉化,主要是语言和教育层面,至于鲜卑人怎么穿衣服,剃不剃光头,吃什么东西,则没有强制要求。
就比如说,鲜卑人出征,携带的几乎没有干粮。
都是奶酪、肉干等物,只要在河边赶路,饿了啃几口,再灌点水就行,
这种情况下,也难怪大部分鲜卑人活不时间长。
而且每个鲜卑人携带的肉干和奶酪数量也不同,
有的家里富裕些的,带的就多。
有的家里贫困的,带的就少。
至于好还是差,那就要完全看,帐里那位的手艺了。
反正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就好像后世大家一起去徒步般。
当然了,他们现在既然成了袁谭的兵,各种套路就规范多了。
由于鲜卑人都成了俘虏。
在袁谭这边,成为俘虏后,就类似于后世的集中劳动和学习。
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