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一拨人大喊:“嘿!”“嘿!“”嘿!”
最后,所有人跟着一起大喊:“嘿!”“嘿!“”嘿!”
震耳欲聋的呼声,虽不如对面汹涌的洪流,却自有一股坚韧的气概。
阵中有一个人眼神锐利,如北天上的启明星,紧紧的盯着从三个方向汹涌而来的乌桓人。
他就是骁将王门。
王门本身武力并不差,带兵能力也不差,之所以败在太史慈手上,更多的是气力耗尽。
实在是没想到对方这么能跑......
投降袁谭之后,王门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应付而已。
但是,随着袁谭带着他来到幽州,为了他的家眷去进攻城防坚固故安县(自以为)。
并最终在遒国县,接回了王门及麾下的家眷。
王门彻底归心。
故主,就让他故去吧!
烟尘遮天蔽日,乌桓人就如同从沙尘暴中冲出的无敌之师。
但王门却没有丝毫的的惊慌,他手中的令旗高高举起,忽地猛然挥下。
“强弩,射!”
身边的士兵开始大喝。
同时各屯各曲中的旗兵也纷纷挥下旗帜,同时大喝:“强弩,射!”
战场之上,旗帜和呼喊声,作为军令的传导,本就是并用的。
甚至,鼓声,也是信号的传递工具。
古时的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战场的需要会有很多的变化。
边军的敌人主要是胡人,其来去如风,又善射。
所以为了对付他们,汉边军普遍使用的是强弩,这是一种改造后的弩机,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在百步之内,都拥有精准度和杀伤力,超过一般的弓箭手。
当然了,还有一些更厉害的腰引弩,最远射距甚至达到五百米左右。
不过那种弩对士兵的要求太高,而且不能连续射击,所以只作为狙击的作用,并不可能大量装备。
后来黄巾之乱爆发,各地叛乱不断。
这些人,大多是没有铠甲和马匹的流民,再用强弩未免大材小用。
当然更多的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军中使用的就是一般弩,也称小弩。
这种弩箭装填方便不费力,对士兵的要求不高,缺点便是射距短,威力小,甚至还不如弓箭手。
......
因为乌桓人从三面浩浩荡荡而来,战车后方的士兵,根本不需要做精细的瞄准。
上千支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