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皇帝震怒。
二皇子王熙为母请命,慧妃幽居翠微二十年,催生执念,深受折磨,病体长痛,子熙向宣帝请愿,望能探母一次,了却心事。
宣帝闻之震怒,斥骂逆子,不知感恩。
其母为罪妃,有干政之心实乃大逆,当初念其怀有龙嗣,罚受行宫不出,已是仁至义尽。
如今她这个儿子竟还敢跟他这个皇帝老子提意见?
有大臣私下讥笑:想是二皇子成年,已将忘去十一年同其母幽居深山的岁月了。
是啊,王熙生为龙嗣,因其母受连坐之罪,宣帝也压根想不起有这么个儿子,行宫长至十一岁,方有大臣谏言,龙嗣不该流落在外,应迁回宫中。
况二皇子已到开悟年纪,如山野莽夫般粗野生长,有损皇家脸面。
宣帝方提笔蘸墨,赐京中一宅,赐习教导,白日可出入宫廷与众皇子共研。
至于翠微宫,许对那个可怜女人最后一丝怜悯,许是早已无甚在意,母与子见不见面,根本不曾过问。
除了皇帝老子的恩宠,宫中跟风的冷嘲轻蔑,王熙有一样是完全比得过其他皇子公主的,那就是自由。
按古例,成年封号的皇子需离宫迁宅居住。
王熙至今未获封号,赐的宅邸倒不差。
提前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的锦衣玉食,无官无束自由闲散的王爷生活。
奈何这位不受宠的爷不识眼色,宣帝忌讳什么他就来什么,愣是要给他皇帝老子找些不痛快。
这不,痛快了。
皇帝直接罚了其宫禁,从此刻起,若无召令,不得入宫。
要说民间最猖狂的是谁?
那要属游走各大酒楼茶肆的说书人了。
他们有通天的耳,洞察的眼,油滑吊口的嘴,知晓人们当下对什么感兴趣,就打听什么。
为故事主角们换了名姓,似真似假地提着脑袋瓜子毫无怯阵地上场了。
连着听了好几场,这水分掺的,快把人淹死了。
好好一宫廷爱恨纠葛快说成天外玄幻了。
每每要紧处骤停,留下一不输千古名句的吊词儿。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回分不分解的完不知,只知,说书的你再这么不收敛不要脸,被分解的可能是你。
乾安倒是闲来无事听的乐呵,可听可不听的样子。
端的一副悠闲君子之态。
这厢时意还没感慨完,有人气愤扔来一斧子,连着打了好几个旋旋,众人无不缩头,瞧着那把斧劈进了说书人挨近的柱,斧把横挡其面,嗡嗡震响。
说书人吓的坐到了地上去。
众人虚惊,但觉大快,嘴边的花生米都给激动飞了。
有人道:“事不过三,说故事就说故事,但你这样行事就是作践听故事的人了。”
“高人…高人小民只是想多混口饭吃而已,…饶命饶命啊。”
出手的是一个皮肤黝黑满脸怒容的粗犷男人。
上前道:“他奶奶的!媳妇儿怀孕闹脾气等着我把故事诉给她听。
你这没完没了的几天了,还给不给老子说完了都!!”
“说完,说完。这就完。”
看不出这男人倒是个宠妻狂魔。
说书人好一通撸顺了舌,将故事挑拣挑拣三下五除二地收了尾。
众人听完,无不“切”了一声。
事后时意同乾安对了对发生在故事中的实际性和虚构性。
从中得到的价值信息,只有男女主人公初见,相对比较有突破感。
说来算是一个比较俗套的开头。
那是一个天清气明的午后,批了一上午折子的帝王,心中起了很大的烦郁之气。
估计他也有想过,老子辛辛苦苦坐上这把椅子为享受来着,不是来送命搞猝死的。
起身朝后宫去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