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价钱往上翻两倍的嘴脸,一看就让人生气的很。
这样的丑事自然很快就传开了,王小夏的娘本来在家里就看对方处处不顺眼,一听对方居然还背着自己去勾搭别人,便提出了要和离,从此一别两宽。
反正家里的银钱也没多少,她只要带着自己的嫁妆离开就行,两个孩子也不要了。
本来因为王小夏的爹做生意不诚实,家里的生意就很一般,再没了她娘,这个家可不就散了吗?
又恰逢大哥,想要去府城里搏一搏,万一排在自己前面的那些学子出了意外,他可不就考上了秀才。
说不定试卷偏偏考他专门会的,别人都答不出来,要去府城又是一大笔银钱,一家人吵闹不休,各有各的想法,都很自私。
家里出了事儿,她哪还有心思在绣坊里找春雨的麻烦。
回到家里,又是忙着劝自己的娘原谅父亲,又是忙着劝自己的大哥再等一年,如今基础也没有打好,何必花这冤枉钱。
结果反而被家里的人骂她多管闲事,当初要不是她鼓动家里人,去求娶一个家世平平的农女,一家人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被街坊邻居嘲笑。
明明是她说春雨能干,年纪轻轻就能在绣坊里分到不少钱,说春雨会拍马屁和绣坊里的管事关系好。
不然她爹她娘也不会动心,想要娶一个媳妇来分担自己儿子考科举的费用。
当初她大哥也觉得春雨年纪太小,有些犹豫,还是她主动劝说,春雨年纪小刚刚好,大哥反正不是看上了一个在街边卖艺耍杂技的孤女吗?
刚好可以凭借春雨年纪小,不会伺候人的理由,把看上的人给纳了做小妾,让春雨专心负责绣东西赚钱。
这才把全家人都给说动了,不然她家里本来是筹谋着,先把她说给别人家定亲了,拿彩礼供她大哥考科举。
这下一家人都吵了起来,王小夏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就连在绣坊里学习也是签了卖身契,不花钱爹娘才同意的。
如今家里居然还要把自己随随便便嫁给别人换彩礼,这不是让人寒心吗?
那里一堆烂事,她自然每天愁眉苦脸的,再没有心思算计别人。
双喜哪里知道,一道小小的红娘自配还能牵扯出这么多的事儿,这还真是出人意料。
她本来以为着自己的这道红娘自配,顶多让人家夫妻俩感情不和,没想到啊,这一家四口,四口都是烂人。
啊,也不是,王小夏的娘,倒显得没有那么的可恶,不过也不能忽视她重男轻女,想要利用女儿的彩礼换儿子前程这件事。
这种事情,可不是王小夏的爹一个人决定就能成的。
怪不得世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