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东南方向,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一群老翁借着过年的机会,聚在一起抚琴、题诗、作画、论道,好不快哉!
花园中有一片高大苍松的翠竹林,翠竹林下摆着一张画桌,一个名叫苏轼的老者头戴高帽,身着白袍,正在倚桌作画,另一个名叫王诜的老者站在一旁观看。
另一张案几上,一个名叫李公麟的老者也在作画,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桌旁围观。一个名叫米芾的老者在附近一片岩石上题字,而因董卓入京,逃至荆州避难的秦观则坐在一段有节瘤的树根上抚琴。
这几位老者都是有大才之人,但却因为两次“党锢之祸”,不得入仕,只能避世隐居,以教书为生。其中,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就是苏轼第一代学生中的代表人物,被荆州百姓尊称为“苏门四学士”。
片刻之后,三个中年人带着一个少年登上了小岛,前来拜见几位老师。这三位中年人正是苏轼第二代学生中的佼佼者,韩嵩、庞德公和黄承彦,那名少年则是年仅十三岁的庞统。
四人见老师们正在作画,不敢打扰,只是安静地站在一边,等老师们作画完成,才上前见礼。
苏轼笑着点了点头,问道:“怎么只有你们几个,司马德操呢?”
“唉,别提了。”庞德公略有些无奈地答道:“他也想像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到处寻访神童,没想到还真让他遇到了。他们几人彻夜长谈,耽搁了一些时间,不过应该也快到了。”
苏辙笑道:“这孩子!虽然他年纪尚轻,但好歹也是一个名士了,怎么还如此没有规矩。”
秦观替司马德操辩解道:“他再怎么有才,也不过十八岁而已,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也是正常,咱们不也年轻过嘛!”
“还是严格要求他一些才好。”苏轼指着黄庭坚说道:“鲁直(黄庭坚表字)五岁已诵《五经》,六岁便可作出‘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等诗句,德**还差得远呐!”
“哈哈哈!鲁直兄可是百年难遇的奇才,这多少是有些难为人了。”
“还说我。”黄庭坚指着米芾反驳道:“你七岁学习书法,十岁时就已经超越了许多大家,这不比我厉害多了。”
“哈哈哈!你们几个老不羞,就不要互相吹捧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司马德操终于姗姗来迟。
司马德操带着五名青年上岸,快步走到几位老师身前见礼。
“老师们,德操来迟,先自罚三杯!”
说着,司马德操便斟满一杯酒,仰起头,一饮而尽。
“咳咳咳!咳——咳咳!”
“哈——哈哈!哈哈哈!”
看着司马德操的狼狈样,几位老师实在是没忍住,会心地笑了出来。
“几......几位老师,你们......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喝烧刀子啊!呛死我了!”
苏轼笑道:“这东西啊!一开始喝不惯,但喝习惯了之后,其他的酒就如同白水一样,无滋无味。再说了,孔并州不是说每日适当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嘛!”
“咳!咳咳!老师说得对!”
“那剩下这两杯你还喝不喝?”
“啊?还喝啊?”
司马德操看着那满满的两杯酒,心里不禁有些发颤。
“不如由我来替德操喝一杯吧!”
“那最后这杯就交给我吧!”
司马德操身后的两个青年站了出来,替他喝光了剩下的两杯酒。
司马德操大喜,当即给老师们介绍道:“这位姓徐名庶,字元直,来自颍川。这位姓王名猛,字景略,北海人士。后面这几位分别是汝南孟公威、颍川石广元、弘农上官仪。”
“见过诸位先生。”
“嗯。”苏轼点了点头,正色道:“这几位便是你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