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袁绍对何进说道:“从前窦武想诛杀内宦而反为所害,是因为他说的话泄露出去了,五营百官服从宦官,害怕宦官。但是现在,将军兄弟二人皆手握重兵,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乐于为您效命,一切事情尽在掌握,这是上天赐予的良机啊!”
袁绍见何进仍在犹豫,继续劝道:“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虽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么!现在先帝的灵柩仍在前殿,将军受诏统率禁兵,不应该随便出入宫省。”
何进深以为然,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即与袁绍定下计策,并把所定计策告诉了何太后。
何太后不听,说道:“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乃是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刚逝世,我怎么能堂而皇之的与士人共事呢?”
何进不能违反太后旨意,又想诛杀那些为首的宦官,一时拿不定主意。
袁绍便劝道:“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车骑将军何苗,曾多次收受多位宦官的贿赂,得知何进要杀害他们之后,便将此事透露给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
何苗劝道:“大将军擅杀陛下左右亲信,这明显是要专权!”
何太后信之。
在皇帝左右的宦官,有的已经有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其严重。何进初掌大权,心中向来害怕他们,虽有名声在外,但内心却难下决断,所以事情迟迟定不下来。
洛阳,大将军府中。
一脸横肉的大将军何进,坐在主位之上,向身前的众位心腹说道:“内宦祸乱朝纲,我欲为国锄奸,但奈何他们手握禁军,让我不好轻举妄动。诸位可有良策教我?”
袁绍第一个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大将军可召集四方猛士和大批豪杰,让他们带兵入京。等到那时,太后也不得不从!”
何进闻言,顿时眼前一亮,不由得连连点头。
主簿陈琳却不认同袁绍的提议,上前劝谏道:“《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更何况国家大事乎?现在大将军您掌握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这就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
陈琳见何进不为所动,继续劝道:“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大将军为何要抛弃利器,去寻找外援?大军集结起来,强者为雄,这就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功决不成,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
何进仍然不为所动。
这时,又有一人走上前来,拱手说道:“阉竖之官,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宦官以权宠,使局面至于此。既然治宦官的罪,当诛首恶,只需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召外兵入京呢?”
何进微微一愣,随即不屑道:“孟德说的是什么胡话,内宦若是那么容易诛杀,本将军又何必等到这一天!”
曹操还要再劝,但却被袁绍抢先一步,说道:“若大将军想要召外兵入京,我推荐并州牧董卓。”
原来,袁绍提议召集天下英雄,是为了调董卓前来。董卓曾经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算是袁家故吏。等诛杀内宦之后,他便可以借着董卓的兵力,掌控大权。
曹操闻言,心中微微一动,随即说道:“若大将军非要召外兵入京的话,我亦向大将军推举一人,乃是马邑侯孔明。”
曹操心知肚明,何进一定听不进他的话,会召董卓带兵入京。既然如此,何不调孔明一同前来,制衡董卓。
袁绍本想出言制止,但孔明刚刚收复大汉失地,风头正盛,没道理只召董卓入京,却不召他。
听了曹操的话,何进陷入了沉思。孔明的确有威名,也可以制衡董卓,但他实力不弱,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