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是高祖皇帝在世、光武皇帝再生,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十几年里重振大汉,最后也只能是像他一样,落得一个无可奈何的下场。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最后几年如此放肆吧!
除了以上这些错处,天子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地方,或者说是比他叔父孝桓皇帝强的地方,那就是他不但留下了两位皇子,还在将死之时幡然醒悟,替少帝铺路,为大汉的国祚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在两日前,天子病危,但太子却仍未确立。蹇硕等宦官心领神会,知道刘宏属意的继承人是刘协,而不是刘辩,便打算助刘协登基为帝。但其实,他们只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罢了。
因此,他们便借口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了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
两日后,天子驾崩,蹇硕决定先诛何进,后立刘协。
于是,他派人迎何进入宫议事,却遭到了拒绝。何进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立刘辩为帝。
天子驾崩的第二天,大将军何进奉何皇后的懿旨,率一万北军进入孟津,驻扎在百郡邸。
同一天,以袁隗为首的三公九卿、诸位大臣,按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子刘辩为大汉的新皇帝,是为少帝。
此时的少帝刘辩,时年十四岁,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随后,少帝封其年仅九岁的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何太后又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
不久之后,少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爽为侍中,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从事中郎,刘表为御史中丞,荀攸为黄门侍郎,何颙为北军中候,郑泰、蔡京为尚书侍郎。同时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们都成了何进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