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0年前后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小,超强火山喷发,饥荒和查士丁尼大瘟疫
大约在公元6世纪中期,世界各地都开始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由于覆盖范围遍及欧洲、亚洲和北非,所以被许多区域文明所记载。
首先是因书写《战记》而闻名于世的普罗柯比。他本为东罗马帝国的将军书记官,正伴随部队活跃在北非前线,亲眼目睹了重大灾难的悄然降临。在其所写的《汪达尔战记》部分中,就有提到公元536年冬天恐怖的征兆。之后的一整年时间里,太阳失去了往日光辉,衰弱得如同月亮一般微弱。以至于很难以被看清,仿佛一直在发生日蚀。至此,每个人都死于战争和疾病。与此同时,身处意大利的卡西奥鲁斯也有类同记述。他提到太阳不再像以往一样明亮,光线也为不可思议的变成蓝色。即使在正午,都无法照射出清晰影子,而月亮即使在满月使节也没有过去光亮。
至于艾菲索斯的约翰内斯,同样在他的《教会史》第卷二中写道:太阳变得阴暗,一直持续了一年半,每天只照耀大地4小时。人们惶恐万分,担心太阳再也不会像以往一样照耀大地。君士坦丁堡的斯科拉提克斯也在史书中提及,白天太阳变暗、晚上月亮同样变暗的情形。
甚至是南北朝时期的《南史》也出现过类似内容。大约在535年11月中旬到12月下旬,黄色的尘埃像雪一样从天而降。很明显,种种记载都印证了大气中存在着一种的“迷之云”。所以阻挡了光线,并使世界变得阴暗。
全球各地的记载者 都有目击到光照变弱。除古人留下的文字描述外,现代科学也能通过各地的树木年轮变化,发现有气温普遍降低现象。从斯堪的纳维亚的栎树,到加利福尼亚州的白山芒松,都能在年轮中显示气温降低了至少0.5度。而生长在西伯利亚卡坦加的松树和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针叶树,也在这次“迷之云”出现的阶段内没有增长。
众所周知,天空变暗会直接导致气温骤降,足以对依赖农业的古代社会造成致命打击。随着经济基础崩坏,又进一步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从而使各文明都损失惨重。
气温骤降 直接引发旱灾等农业歉收问题
公元538年,爱尔兰岛上的土著居民,用盖尔古语提到农业歉收状况。远在地中海世界的普罗柯比,同样在自己的史书中写道:收成不如往年,活下来的作物很少,收获的量更少,连供糊口的小麦都收获不到的农民背井离乡。
此时,远东地区的中国和日本也没能幸免。根据记录北朝情况的《北史》记载,在公元536年9月,各地农业都因降冰雹天气而遭破坏,还直接引起大规模饥荒。以南朝为主体的《南史》同样有写道,公元537年7月的天气严寒,甚至在8月就有大雪飘落。稍后,彼此对立的双方,还不约而同的提及灾荒问题,以及发生与长江南岸的人吃人惨剧。日本的情况则是黄金万贯,不可疗饥。白玉千箱,何能救冷。
事实上,全世界有超过30部文献,都记载有536年之后的气候异变。若再算上塔斯马尼亚与加利福尼亚的树木年轮证据,就足以看到这层“迷之云”影响的范围有多么广袤。
然而,饥荒还只是一系列灾难的小小的前戏。由于农业歉收,非洲地区的老鼠开始大量迁徒,并将身上的腺鼠疫也广泛传播开来。这些携带高危传染病的老鼠,乘着从东非去往东罗马帝国的船只流向四方。它们首先感染了位于亚丁湾的也门,然后是红海对岸的埃及。随后又从尼罗河流域,向两翼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延伸。最后还顺利抵达整个欧洲。
肆虐地中海与近东各地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仅在疆域广阔的东罗马帝国境内,就少有45%的人死于非命。其中,都城君士坦丁堡的情况尤为惨烈,常住人口直接从40万降到10万以下。城门外的尸体数量,在记录到23万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