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重走少年路> 第4章 戏匣子里的故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戏匣子里的故事(1 / 2)

在七十年代初的中国,拥有“三转一响”是每个家庭奋发图强的目标。“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而代表“一响”的收音机则更加弥足珍贵,甚至是当时居民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除外)。

那时的收音机一般以台式为主,总会被主人郑重其事地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彰显贵重,还常常会光荣地披挂上一块色彩鲜艳的布巾,愈增气派。

那时的收音机一般只能收听到一个波段,中波(以免广大人民群众遭受敌台靡靡之音的媚惑和折磨),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也只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频道的节目。可这并不能丝毫削减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和依赖。

那时的收音机播放最多的节目就是根红苗正的八大“样板戏”。“奶奶,每天都要听我说说那一大群表叔的故事”,“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没有几个人,没有几条枪”,“三爷,翘辫子的前夜,要杀鸡摆宴点天灯啊~”... 因此,老人们都愿意把它叫做“戏匣子”。

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八大戏板”之外,也有着代表光辉太阳“激荡喉舌”的新闻,播报着“万山红遍”的大好形势;展现着人民群众“雪亮双眼”的上管天、下管地的“斗争狂潮”... 而孩子们最期待收听的节目却是孙敬修爷爷和“小叮当”姐姐每周主持的“小喇叭广播”。

一声“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的亲切音乐响起,就将我们带回到了几若一无所有,依然真心快乐的童年时光。节目中播讲的每段故事和每曲童谣都为当时孩子们的朴素心灵打开了一扇梦想的天窗。

孙敬修爷爷播讲的儿童版《西游记》是最喜欢的版本。时至今日,偶一念起,心中仍倍感亲切。恍然间,仿若重回儿时的温暖。人,往往最忘不了最放不下的,总是最初相遇相知的那份心生欢喜。收听“小喇叭节目”就是我们在那个朴素时代里最初始最渴望的一份期待。

渐渐地,街区小公园的晨练空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习武唱戏的人们。有时也会有过路的说书人来摆场子。一袭长衫,画地为台;一折纸扇,洒粉成字;一段《三侠五义》的“五鼠闹东京”冠绝全场。引得我们这群小学生们,谁也舍不得撤出步子去学校上课了。

等在学校里熬到了中午放学,一出校门,我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回家。只为了能够赶上收听每日中午“戏匣子”里固定的评书联播。最先风靡起来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随着说书人高亢宏亮的声音,“精忠报国”刺在了岳飞的背上,也刻印在了每个听众的心中。

后来又有了田连元的《杨家将》,有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有了连丽如《东汉演义》,有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有了田占义的《李自成》……有了自周武伐纣的《封神演义》到太平天国的《百年风云》,几千年的历史演义,说不尽的故事传奇。

那个时候的古典评书都是传扬忠良,倡显侠义。岳家将、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罗家将、曹家将… 都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一门忠义。桃园三结义、梁山一百单八将、贾家楼四十六兄弟、南北双侠五鼠结义、姚琪马武岑彭杜茂… 都是个个英雄好汉,拳拳生死相交。

那个时候的评书中,已有了各路英雄排行榜。谋定天下,以武会友。“卧龙凤雏”、“智多星”、刘伯温、张子房...得一人而得天下。三国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大隋唐的一十三条好汉;每个朝代都有着“金银铜铁八大锤”... 最喜“”薛刚反唐”里擂鼓瓮金锤的薛葵,“隋唐演义”中八棱梅花亮银锤的裴元庆和青铜窝瓜锤的秦用,以及“岳飞传”里的镔铁轧油锤的狄雷。还有“三杰四猛五虎将”... 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引人入胜、无比精彩。

那个时候的评书中最爱的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