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上已经几天了,和京城的繁华相比,廖秋菊似乎更享受这里平淡朴实的生活。
清晨上工前,在街上走一走。空气中漂浮着炸油条,烧饼,豆浆的香气。来来往往的人流,喧嚣热闹的人声,到处都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等身体都活动开了,便坐上陈家的马车,来到酒庄,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陈家想把粮食酒的酿造基地也转移到临青县来,廖秋菊面临着新的挑战。
她想来想去,还是打算从高粱酒开始。高粱酒的酿造历史在华夏大地上源远流长。前世,廖秋菊在学习酿酒的过程中,自然也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只不过,按照传统的酿造方法,高粱酒很少能超过二十度,只有用上蒸馏的方法,才能得到度数更高的白酒。
她了解过市场上的粮食酒,那些酒的度数基本上都在十度到二十度之间,而且大都采用糯米作为原材料。因为会消耗大量粮食,并不被朝廷鼓励。米酒会被朝廷抽以一成到两成的重税,这才使得大夏朝的酿酒业并不是很发达。
可如今,开国已历经三代。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大夏朝
国力见长。此时开始从事粮食酒的酿造,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陈家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打算进军酒水市场。不光是果酒和养生酒,白酒的份额也不能放弃。
而且,和传统用糯米作为主料不同。廖秋菊打算采用高粱作为主要的原材料,成本相对于糯米来说要低了不少,更加适合大众的需求。
如果说葡萄酒是针对上层社会的,那么高粱酒就是最适合普通大众的酒类。如果这个设想能够成功,那么不光是贵族阶层,就连普通人的用酒,他们也可以提供。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轻松。高粱酿酒对于廖秋菊来说也是一项新的挑战。从前,她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葡萄酒等果酒的酿造方面。对于粮食酒,只是拥有理论上的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
好在,陈家酒坊搬到临青县还有一段时间,她还能进行一些先期的实验工作。这不,最近几天,廖秋菊已经开始了高粱酒的酿造。
经过反复的实验,以及和陈松伟商议后,他们决定做两种不同的高粱酒。一种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低度数的酿造
酒。这种酒成本较低,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陈家的原班人马便可以完成。另一种就是成本较高的高度数酒了。
虽然蒸馏技术在大夏朝的酒坊中已经被采用,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高度数粮食酒的品质总是很不稳定。廖秋菊采购了不少白酒,品尝后发现,口感芳香甘醇的酒并不多。大都辣口不好入喉。这一点既是个机遇,也是挑战。
她希望自己酿出的高粱酒能保持比较一致的风味口味,同时避免酒出现浑浊沉淀,是真正的精品。
要达到这一点,蒸馏的火候和和次数有极高的要求,掌握不好,不仅酒的品质不好,就算勉强做出来了,口感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酒,廖秋菊反复实验,一心扑在酒庄,废寝忘食的工作着。没几天,身上便清减了不少,看的赵氏心疼不已。
“闺女啊,何必这么拼命呢,咱现在挣的钱已经足够这辈子花的了,不能为了酿酒把身体都搞坏了呀。”
对于赵氏来说,什么都比不上儿女的身体重要。看着廖秋菊每天精疲力尽的样子,她真的很心疼。
“娘你放心,女
儿心里有数,不会把身体弄坏的。”廖秋菊嘴上应允着,可是行动上却一点儿没有变化。依然早出晚归,一天到晚闷在酒房里,反复进行实验。
终于有一天,赵氏的担心变为了现实,廖秋菊病倒了。
摸着女儿滚烫的额头,赵氏心急如焚地找来大夫。
大夫检查完,告诉廖青木和赵氏,病人没有什么大事儿,不过是疲劳过度又受了点寒气,这才会病倒。只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