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同年阁罗凤病逝,其孙异牟寻登上王位,趁剑南节度使崔宁入京朝觐、拜贺新皇登基、内部空虚之时,亲率二十万兵马与吐蕃会合,共同进攻唐朝。蕃诏联军兵分三路,一路过茂州入汶川,侵扰灌口;一路出扶、文,掠取方维、白坝;一路出黎、雅,攻打邛郏关。而自安史之乱玄宗远避成都以来,蜀地多年未经战事,蕃诏联军此番进攻一路攻城拔寨,引发蜀中震动,很多百姓逃进深山避难。于是唐德宗起用曾长年追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的名将李晟率神策军四千人,与左金吾卫大将军曲环所率五千范阳军一同援救剑南。是役李晟取道漏天,连取飞越、肃宁等城,横渡大渡河,先击破吐蕃军,斩首一千余级,令其退走。而曲环所部在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进而攻克维、茂二州。之后李晟穷追吐蕃军至大渡河外,与各路唐军会合大败蕃诏联军,斩首六千级,俘获敌军颇多。另有蕃诏联军近十万人被困山谷,多因饥寒坠崖而死。
此战后异牟寻害怕唐军乘胜追击,于是迁都羊苴咩城,也就是今之大理,并修筑城墙十五里。同时战后吐蕃因损失惨重而悔怒交加,与南诏关系破裂,吐蕃赞普改封异牟寻为日东王,将南诏降为属国,并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异牟寻始知依附吐蕃之害,由此生出归唐之心。
之后贞元四年(788年)十月,吐蕃发兵十万入侵剑南西川,又从南诏强征数万兵力屯于泸水之北,以作呼应。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名臣韦皋看出蕃诏离心,遂派使臣崔佐时前往南诏国都羊苴咩城劝说异牟寻归唐,以摆脱吐蕃控制。大势所趋,异牟寻遂遣使朝贡与大唐重修旧好。同年,韦皋又让东蛮首领骠傍、苴梦冲、苴乌等相继入朝,故意引起吐蕃怀疑,吐蕃由是派兵两万屯于会川,以断绝南诏入蜀商路。此举使异牟寻大为恼怒,随即撤回泸水之北的南诏兵力以示决裂。吐蕃遂分兵四万攻打两林、骠旁,三万攻东蛮,七千入侵清溪关,五千入侵铜山。韦皋便派黎州刺史韦晋等与东蛮诸部联兵抵御,大败吐蕃于清溪关外。之后吐蕃再以两万兵力攻清溪关,一万兵力攻东蛮,韦皋命韦晋镇守要冲,都督诸军防御。嶲州经略使刘朝彩出清溪关,连战吐蕃大败其军。之后贞元九年(793年),异牟寻与韦皋夹攻吐蕃,得铁桥等十六城。
次年,也就是德宗朝贞元十年(794年),异牟寻亲率百官和下辖各部落首领在洱海边点苍山神祠与唐朝使臣崔佐时举行盟誓,南诏王异牟寻面对天、地、水三神与五岳四渎之灵,率文武大臣发誓归附大唐,唐廷则给予册封金印。同时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献地图和方物于大唐。此后二十余年唐诏之间再无战事。
直到十多年前,唐初名相杜如晦五世孙杜元颖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因唐敬宗为君无道,杜元颖为保宠幸时常派人在民间寻宝媚上,以致苛捐杂税繁多,各种工匠不停制造,甚至削减军饷来聚敛奇珍异物,致使蜀中人人叫苦,边境防守逐渐松懈。于是大和三年(829年),南诏乘机袭击戎巂等州,长期缺饷的边军毫无战心望风而逃,甚至还有守边士兵做向导引南诏军攻入成都。而直到兵临城下,杜元颖还不知情,且无应对之策,只能据牙城防守。致使贼人大肆掠夺焚烧外城,并将蜀中奇珍异宝、能工巧匠和年轻男女一并掠走。杜元颖无计可施之下,还打算脱身逃跑,幸得名将郭子仪之孙,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的郭钊救援,这才打消此念。
此后文宗皇帝派使者安抚南诏,南诏却将所有罪责推到杜元颖身上,要求圣人将其诛杀以向蜀人谢罪,因此杜元颖一贬再贬,三年后死于贬所。而南诏入寇成都的第二年,唐廷派出名臣李德裕镇守蜀地,勤练士卒、整顿边防,积粮储以备边,这才使蜀地稍安。但南诏此番入寇并无损失,这就使蜀人疑惧,恐南诏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