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不能说点新鲜的?”
崔耕微微一笑,道:“新鲜的?当然也有。比如论弓仁乃剑南道查访使崔耕的学生。”
“这算什么理由?”
“当然算了。我听说崔耕曾经预言过契丹之败,李尽灭(李进忠)之死,不知可有此事?”
“呃……倒是的确有那么回事儿。”
“我还听说,崔耕曾经收论弓仁为徒,并且对他说过,主弱臣强,恐怕吐蕃国内会有不忍言之事。若是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
崔耕和论弓仁单独相处,说了什么话,当然得向朝廷禀报,知道这事儿的也不少。
武崇训道:“也有此事,但这种军国大事,总不能崔耕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那是自然。不过我猜,崔耕既然几年前就预测到吐蕃之乱,总比诸位高屋建瓴得多了吧?他既然提出了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难道陛下不应该慎重考虑?”
“我……”
当即,武崇训被驳了个哑口无言。
其实他明白,除了这个理由外,人家崔英还有个理由没说出来——崔耕既然能预言大周和契丹的胜负,难道就不能预言大周和吐蕃的胜负?
既然崔耕要论弓仁回来,那肯定是对大周和吐蕃这一战有信心。
武崇训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在场的其他人当然更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了,瞬间就倾想崔耕这一边。
尤其是张昌宗,他手下的拥趸很多,但是人才?说实话,除了已经被罢官的吉顼之外,是一个也没有。
听了崔英如此另辟蹊径,而又有道理的话,立即就把他列为头号培养对象。
张昌宗道:“陛下,微臣以为,崔考功所言甚有道理。我大周朝廷不但要收留论功仁,还要大张旗鼓地收留。让那吐蕃那小赞普看看,什么叫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可轻辱。他若不服,尽管提兵来战。”
“好!”
张昌宗这最后一句,算是彻底打动武则天了。要知道,自从武则天上位以来,对外战争一直胜少败多。平定契丹之乱,甚至要靠突厥出兵。
眼见着自己时日无多,这身后名的问
题,一直困扰着女皇陛下。如果能狠狠地打败吐蕃一次,她当然是乐见其成,点头道:“就依崔爱卿所言,派……”
她往四下里看了一眼,道:“迁张昌宗为左千牛卫中郎将,代朕郊迎论弓仁。”
“微臣遵旨!”
君臣计议已定,群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昌宗却不能闲着,赶紧准备郊迎事宜。为了培养崔耕,他甚至安排崔耕做了郊迎副使。
第二天上午,客客气气将论弓仁迎入洛阳城。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队伍中的贵人不见论功仁一个,还有他的亲叔叔论赞婆。
当天中午,武则天亲自接见了这二人,并在武威殿赐宴,以及赐给他们丹书铁券,除谋逆外,可抵三次死罪。
最后,又任命论赞婆为辅国大将军、代理右卫大将军,归德郡王;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食邑二千户。至于他们带的部署,仍归这二人统领,安置在凉州兴源谷。
紧跟在论功仁后面而来的吐蕃使者,受到的待遇就非常一般了。他被安排在迎宾馆内,由礼部的官员陪着,几次三番求见武则天而不得。
等论功仁受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这使者自知弄砸了差事,也不拜见武则天了,怒气冲冲,直接回转吐蕃。
然后,大周朝廷就开始了忧心的等待,到底都松芒布会不会因为论功仁一事起兵伐周呢?若是真的起兵,战斗的结果,会如崔耕所料的一样,大周大获全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