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朝花夕拾!> 第3章 《朝花夕拾》赏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朝花夕拾》赏析(1 / 3)

1926年2月至11月间,鲁迅在《莽原》半月刊上以《旧事重提》为总题,连续发表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具体的写作过程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有所说明:“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1927年4月底至7月中旬,鲁迅将它们编定成书时又加写了《小引》和《后记》,并改题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这十篇散文,大致以时间为线索,分十个专题记叙了作者自幼年至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些生活片断,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鲁迅的家庭、生平、性格和思想发展的珍贵资料。一般而言,回忆性记叙散文是要求写实的。鲁迅也是按此原则写作的。他在《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鲁迅在其《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收入《集外集》)、《鲁迅自传》、《自传》 (两文均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以及其他文章中,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生平资料。但它们在丰富性和生动性方面,无法与这十篇散文所写相提并论。通过阅读这些散文,我们知道了鲁迅与隐鼠和猫的关系、与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与家藏《花镜》的远房叔祖的关系、与讲猫是老虎师傅的祖母的关系、与《二十四孝图》的关系、与五猖会的关系、与无常的关系、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与父亲和两个名医的关系、与南京矿路学堂和《天演论》的关系、与仙台医专和藤野先生的关系、与范爱农和辛亥革命的关系。这十篇散文是研究和撰写鲁迅传记的重要依据。

但这些散文又不只是鲁迅个人生活的回忆,它们还广泛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风貌:百姓心目中 “长毛”的可怕、旧式教育方式的死板、孝道说教的不情、民间宗教的形式多样、传统医学的落后、封建礼教的乖违、西学东渐中的新式学堂、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学校、辛亥革命前后的绍兴风云,等等。它们涉及教育、伦理、医学、宗教、革命等许多方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中还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对虽不乏缺点但曾关爱过自己的长妈妈的缅怀、对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旧式教育方式的批评、对“以不情为伦纪”孝道说教的鞭挞、对医术有限却善于装神弄鬼的名医的谴责、对民间宗教的温情介绍、对守旧思想的厌弃和对新学的热情、对藤野先生的感念和敬佩、对辛亥革命流于政权更迭的悲叹和对朋友范爱农沉沦命运的痛心。阅读这些散文,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真实生动的画面。《朝花夕拾》在艺术上也是出色的。

首先,这些散文为我们描述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较为突出的如为“我”买到《山海经》的保姆阿长,五猖会前硬逼“我” 背《鉴略》的父亲,“鬼而人,理而情”的活无常,博学而又不愿回答“怪哉”是何物的私塾老师,诊金不低医术却不高的两位名医,行为乖张又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藤野先生,拥护民主革命、有着赤子之心的范爱农,等等。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富有个性,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散文中贯穿始终,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我”。在这些散文中,过去的“我”是被叙述者,今天的“我”是叙述者。被叙述者的儿童心理、少年意气跃然纸上,叙述者思想的深刻和语言的幽默令人折服。例如《狗·猫·鼠》写到夏季晚上乘凉时,当“我”听完祖母讲猫是老虎的老师的故事后,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