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是为了增加河北口众,也还算能说得过去。
但不得志的读书人,其他各处郡望的庶子或是在家族中得不到扶持的子弟,政治斗争败下阵来流放的官员,甚至是逃犯,安禄山照样照单全收,并且还多加委任。
这才是让余承泽脊背发凉的真正原因。
安禄山手底下汇聚的这些人,可以说没几个是讲道德讲仁义的。
当今圣人对视纵容到已经不可理喻的地步,安禄山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一旦到了起兵戈之时,河北其他各州承平已久,根本没法抵挡。
而且略微不从,以那些人的品行必然是血流成河的境地。
对于余承泽的这个解释或者说是担忧,罗一觉得虽然有些片面,但这却能够解释的通为何能够与大唐打了八年之久,最终还能三镇安然无恙成为国中之国。
也更能解释的通为何各处的流民,甚至是一些几州当地的百姓,会从河北蜂拥来到辽东。
来辽东的那些百姓与那些胡人或是胡化了的汉人,从骨子里根本上就是两种人。
是丛林法则与农耕政治下的社会法则的碰撞。
不能相互兼容之下,选择分道扬镳是再正常不过之事,而且也是最为柔和的一种方式。
另外,王玄志之前能够对李尚客和李泌反应那么强烈,也从余承泽的话中找到了答案。
虽然生于营州长于营州,但他却是少有的遵从农耕社会法则的那类人。
不过这种剥开历史迷雾的快感,才只是个前奏,余承泽最后的解释才是高潮。
这几年来,范阳这边的局势愈发朝着担忧的方向发展,让余承泽心急如焚。
可就连高力士曾经谏言一次差点惹得李隆基翻脸。
并且还把其他谏言之人或是打入大牢或是直接丢给安禄山。
这让自觉人微言轻,还看不出任何希望的余承泽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
直到二年前与家人的书信中,得知平原郡的太守颜真卿在暗中操练兵马。
暗中派人过去仔细观察,判断出是在防备安禄山,余承泽心中才逐渐又升起了希望。
暗地里出了不少力气,或是帮着颜真卿隐瞒,或是帮着扫掉露出的破绽。
到了辽东后,余承泽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通过种种政令以及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