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第一逍遥王> 第174章 春耕,【教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春耕,【教牛】(1 / 2)

“三弟,沈家今后是飞黄腾达,还是万劫不复,全系潭王身上了,你可要慎重再慎重啊。”

银川城外,沈伯熙看着古怪的八角形城墙幽幽一叹。

“大哥放心,这几天你也亲自在银川城外的乡村看过了,应该知道潭王的为人,他确实不是会强取豪夺之人,你就放心吧。”

“放心不了啊,大哥怎么看都觉得潭王是个假仁假义之人,他对百姓或许不错,但是一个随意焚烧敌人尸体的王爷,绝对不可能是什么正在的良善之人啊。”

“大哥,那是在战场上,那是敌人的尸体啊,为什么不能一烧了之?难道还要厚葬?”

沈学鹏并不认为朱梓烧敌人尸体有错,在战场上高效快捷地处理敌人尸体,不是应该的吗?

而沈伯熙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却是认为朱梓在藐视生命,不是好人。

这是信仰上的冲突,两兄弟是很难说服对方的。

既然说服不了,那就不欢而散吧。

在沈家商队的护卫下,两兄弟押运这大批雪花盐,一个往江南,一个往漠北分道扬镳而去。

沈伯熙直接拿着朱梓开具的路引,指挥着一直插着潭王府王旗的商队,通过宁夏卫,进入鞑靼人的地盘,去开拓商道。

虽然嘴里说着潭王不是好人,但享受潭王‘不是好人’带来的威慑力时,沈伯熙的脸上还是挂着激动和开心的笑容的。

而沈学鹏按照朱梓的命令,会到江南和大明到处花钱,将银川‘人傻钱多’的美名宣传出去,将更多的商人和百姓吸引到银川。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朱梓准备长期花钱,不断发展银川。

……

外部输血重要,但是内部造血更加重要。

哟~哟~架~架~

哞~哞~

银川农民的吆喝声和耕牛的叫唤声此起彼伏着,平坦的平原上,一排排耕牛,拉着一架架大犁耙,快速而有序地犁地。

“小畜生,走直了,给老子走直喽~啪~”

一架大犁耙后面,一位老农甩着长长的树枝越过大犁耙,敲打在一头精壮的小黄牛身上,嘴里还不断吆喝着。

“走~走这边,跟上,都跟上。”

在大犁耙前面还有一位健壮的中年人,小跑着过来拧着这头牛的鼻环,拉着它走‘正道’。

走近了就会发现,这一架大犁耙有足足五头牛在拉犁,要是让一般的大地主看到了,一定会大呼败家子浪费耕牛。

但是老农和中年却会嗤之以鼻。

这五头牛中,只有中间那头是会耕地的老牛,其他四头,都是还不会耕地的黄牛,看着精壮却是不然中间老迈的老牛好使。

以一带四,还要农民们跑前跑后,这时在【教牛】。

也就是教小牛犊子耕地拉犁,这是每头耕牛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新耕牛犁地总是会跑弯了,甚至会乱跑,只有让他们跟着老牛,适应和学会耕地的节奏才能成为合格的耕牛。

在明朝,一头普通的黄牛可能就值个三十两银子,但是一头普通的耕牛,哪怕瘦弱点也能值个百两。

比一个一个青壮的奴仆还要贵好几倍。

有些强壮的老牛更是可以贵到八百两一头!

在古代,历朝历代牛命都比人命贵。

但也要是耕牛才值钱,要是草原上那些不会耕地的黄牛,价格就差很多了。

朱梓之前买回来了十八万头牛,就有近十三万头是不会耕地,还不能上牛鼻环,无法【教牛】的老黄牛,那些老黄牛,已经变成了牛肉干。

剩下的四万多小牛已经都上好了牛鼻环,这会就在老耕牛的带领下,以一带四的【教牛】。

只要将这些小牛教出来,今后银川旷野用这些小牛当真种牛,繁衍出自己的耕牛大军。

银川在很长时间内都不用为耕牛担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