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享受着这番被人崇敬的荣耀,并未出言制止士卒们的禁忌之语,任其宣泄心中的激情。
当然,并不是陶应图这虚荣,而是不愿打击士卒们的热情,只有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宣泄,才能对陶应彻底归心,才能让士卒们彻底融为一体,对未来充满信心。
待众将士激动的情绪得以宣泄,缓缓平复下来,陶应才双手抬起,做出起身姿势,自己也从战马上下来,亲自搀扶起颜良与徐盛。
“主公,这些归降的黄巾士卒该如何安置?”
陶应朝四周瞅了瞅,目下跟随张饶参战的有五万人左右,还算精壮,但恐其身后,还有更多的家眷和老弱病残幼,保守估计,不会少于十万人,这若全部安置在泰山郡,泰山郡也负荷不起。
“报!主公,有二位徐州故人来访!”
陶应正在琢磨对策,忽听闻士卒来报,有人从徐州来。
故人?
他陶应能有什么故人,除了过去认识的一帮吃喝等死之辈,就没有一个上得台面的贤才,能够凑活的就一个糜芳,如今已领兵向茌县行进了吧。
那一帮子人,绝无眼光此时跑到这般危险之地来寻他。
“难道是老爹陶谦派来的人?”
“该不会是徐州闹黄巾,跑来求援的吧?”
应该不会!
陶应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自泰山郡黄巾、泰山贼一扫而空,加之泰山郡的友好安置政策,大量原本待在徐州的黄巾都几乎进入了泰山郡,徐州不可能再如历史上那般,有大规模黄巾复起作乱,零星几个小蟊贼,也翻不起风浪。
陶应一时也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便跟着传话兵士一起迎了过去。
既然是徐州来的“故人”,陶应还得顾及礼节,不能坏了陶谦“仁人君子”的名头。
没走多远,陶应远远就见两个二十多岁之人在四处打量着正忙碌打扫战场、搬运尸体的士卒们。
其中一人陶应见过,正是徐州治中从事王朗。
果然是老爹陶谦派来的人,陶应脸上堆起笑容,急匆匆小跑上前。
“王治中莅临青州,应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随着陶应的声音响起,王朗与另一人转过身形,望向疾步而来的陶应。
王朗与来人相视一眼,心中皆生起一丝诧异。
抛去徐州刺史陶谦不说,单以陶应如今的身份地位,即便让他们亲自去拜见都不为过,可如今陶应竟然能谦卑自抑,屈尊俯就,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二人也不敢托大,急忙整理一番衣衫,双双躬身施礼。
“王朗拜见陶郡守!”
“梧县步骘拜见陶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