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里正就派人召集全村人在祠堂集合,一般没有重大事情,里正很少这般兴师动众,所以村里人都很好奇,不一会儿诺大的祠堂就挤满了人,连门外头都有人垫着脚伸着脑袋往里看。
里正说起舒适山回村办私塾的事,他在县里最好的书院教了十多年的书,大家都清楚,又听说他不为挣钱,只收取少量的束脩为着村里大多数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一时间都动了心思。
村里要数舒适山一家最为风光,全新的两进宅院,女儿办作坊,儿子多次中榜现已在京都深造,以后定然前途似锦。
村里人将这一切都自动归结为读书才有出路,因为他们都知道光靠在家里种地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太大出息,于是乎原本以为没多少人家愿意将孩子送来的,在举手表决后居然发现,但凡家中有适龄男童的都愿意将孩子送到私塾来进学。
大致统计了一下,居然有四十来个,小的四五岁,大的十二三岁的都有。
这下舒适山反而不淡定了,四十来个孩子,首先在家里教学就不合适了,不光需要更大的场地,再者桌椅板凳也需要时间准备,私塾的事怕是要从长计议了。
他将问题说出来,里长也失了主意,在场的人都议论纷纷,生怕私塾办不下去。
舒清婉思量一番道:“乡亲们重视读书,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此次父亲回来创办私塾也是为了给村里培养更多的人才,大家既然都有共同的目标那一切就好办了。”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她开口说道:“我愿意出资为村里创办族学。”
全场顿时一片哗然,里正激动的问:“舒丫头,此话当真!”
舒清婉看了看爷爷和父亲,见他们并没有出声反对,点头对里正道:“当真,不过我有个条件。”
里正:“你说,只要我们能办到,绝不推辞。”
舒清婉道:“我们村女孩可免束脩进族学读书认字。”
一时间人群里传来各种各样的议论声,里正扫了一眼人群里议论声最大的几个,皱眉冲他们喊:“你们吵什么?”
迫于里正的威严,人群顿时安静不少,里正问刚刚说话的其中一人:“大福,你有什么意见当着大伙的面说出来,不要开完会了又在背后说三道四的。”
叫大福的汉子被当众点名,他站起身,不自在的摸了摸脑袋,有些窘迫的说:“我没甚意见,只是不明白,清婉丫头为何让女孩也去族学读书,女孩不用科考,读书又有何用,还不如留在家里帮着干些活呢!”
对上众人不解的目光,舒清婉不紧不慢的道:“目前我的百亩花田已经初具规模,作坊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且女孩的比例会相对的大一些,对于会识字的女孩我们作坊会优先录取,她们做的工作更加精细,待遇也会相对好一些。”
作坊待遇本就不错,听她这么一说大家都心动了,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她见状淡笑一声,补充道:“当然,这只是我们作坊的用人要求,至于送不送家中女孩儿去读书习字,大家自己决定,我们并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