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小行星带有一百万颗以上,直径大于一公里的小行星,它们有的像是喜欢旅行的游子,单独在广袤的小行星带游弋。
有的则像是家族一样一起运动,这些“家族小行星”是曾经的更大天体瓦解后,缓慢散落的遗迹。
大约45年前,太阳星云温暖的内部区域缓慢冷却形成的星子,快速汇聚周围的小石块和金属块。
每颗行星的成长过程,都是在各自的轨道清扫遇到的和轨道附近的星子,直到在轨道上不再遇到新的物质,这些岩石世界才完成了增长过程。
当太阳星云的恒星形成后,除了恒星外的区域逐渐冷却下来,之前的岩石世界就成为了类地行星。
在火星轨道外,星子的吸引和成为更大行星的进程,持续地被木星强大的引力打断。
因此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没有形成一颗大行星。
虽然主小行星带的天体众多,但是太空的空旷稀释了这些天体的存在感。
谷神星和灶神星这两颗矮行星,再加上更小的智神星和婚神星,占到主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一半。
小行星虽然多,但是体积太小了。
谷神星的外形基本上具备了球星的外貌,不过近距离看,矮行星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缺口。
这个缺口不像是陨石坑那样柔美,到像是被什么怪物咬了一口,地面参差不齐,看上去有些狰狞。
谷神市是一座工业城市,采矿飞船游弋在主小行星带,一般采满金属矿藏后,就会运到谷神星来,或者等着谷神星距离它们较近的时候,乘机将金属矿藏卸下。
谷神星本身并不是一颗资源丰富的矮行星,它的地幔层里富含大量的冰,这些冰自然成为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来源。
所以在谷神市建设之初,就是以工业城市和补给城市的功能为目的。
两个世纪以来,太阳系国建造了几千艘巨大的采矿平台,它们游弋在主小行星带,有的时候十几年才能把货舱填满,运气好的话几个月就能采一船。
这些平台把自己的收获卸在谷神市,然后完成补给,继续新的采矿任务。
与采矿平台匹配的是逐渐完善地寻找小行星的系统,如今有六十万颗左右的小行星的轨道和位置是已知的,所以采矿平台的速度虽然很慢,但很少会有扑空的现象。
如果运气差,遇到全岩石结构的小行星,那只能继续去寻找其它的目标。
不过这样的情况不多,大部分小行星当中都会含有一些金属物质,特别是铁的含量最高。
最倒霉的是碰上冰体小行星,因为谷神星就有大量的冰可以解决整个主小行星带的用水问题。
不管是地球文明圈,还是木星文明圈,都没有出现缺水的现象,所以这些冰体小行星很鸡肋,没多少实质性的用处。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采矿船会标注这些冰体小行星,并给出一个国际通用代号。
现在这些冰是用不到,不一定以后用不到。
而且在空旷的太空中,遇到冰是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甚至可以把这看做是生命的象征。
遇到的最多的情况是金属资源在岩石中的小行星,一般金属资源含量都在3%,最多可以达到5%。
而且在太空里的金属元素不像是在地球这么难采集,就拿铁为例,在地球表面的铁大部分都被氧化了,变成了粉末状,而没被氧化的铁则被深埋在地下。
谷太空里是不存在氧化问题的,所以大部分的金属物质都是颗粒状态下存在的,或者一大块的状态下存在的。
这样的金属物质很好过滤,虽然也会含有些杂质,但要比地球上的金属矿石更好冶炼。
还有很少的情况,一整个小行星都是金属结构,一般遇到这种小行星,采集一颗就可以返航了。
姜宇从太空里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