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正忙着,远在福安镇的王大山也没歇过,他正拿着江阳给他的纸和毛笔,记着清明果的数量。
因着只学了简单的记数,王大山怕出错,便用了最为方便的法子,来一个他记一个,只记着数量,准备回去后再仔细算算总数。
一旁的客人报完了自己预订的数,见王大山带来的吃食都卖完了,现在只记数,正空着,便找他闲聊了几句。
“王兄弟,下回你可不能再一声不响的就带新吃食过来卖了,提前跟我们打声招呼啊。”
“对对,幸好我记得去年卖清明果的大致时间,这几天早早的就过来等着了,要不然今天来的晚了,还买不上呢。”
王大山听到这话笑了笑,他就是怕来得时候,这地方等了好些客人,才故意不说的,一来就如此热闹,他一个人真忙不过来。
客人们见王大山没接话,也能猜到他的意思,估计下回卖粽子的时候,他还是不会说,那就只能自己再早些过来等着了。
“也不是我不说,实在是人太多了,我要是提前说了,你们都在这里等着,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容易出差错。”
“但是不说也挺好的吧,哪天你们一过来,就发现我带了新吃食,不觉意外之喜?”
得,之前还要猜着,现在是猜都不用猜了,而且意外之喜?他们不想要呐!
但王大山不愿意提前说,又能咋办呢,毕竟他是真忙,有时候忙不过来,还是客人们自己,自助给钱结账啥的,如此也只能等下月,快到卖粽子的时候,自己看着时辰过来了。
再闲聊几句,这些客人们就散了,王大山又等了一会儿,确定没人再过来定明天的清明果后,就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大安镇去。
收拾好后,王大山拿着他的本子看了看,对上面记着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他很是满意,江阳教的法子果真不错,这一笔一笔的记着,简洁明了,写的时候也快,不会写错。
满意一番,王大山就驾着牛车,回了大安镇。
刚回到郊外,就在路上碰到了准备去柳溪村的江父,俩人打过招呼,就在路口分开了。
江父在去柳溪村之前,还特意去了趟酒楼,问了江月今天的清明果卖得如何。
他想着,要是昨天收来的六十斤鼠曲草没有用完,那他今天就跟村里人讲讲,明天少摘一些。
不过等江父见到江月后,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酒楼的清明果卖得很好,只半日功夫,就去了大半,剩下的,只够晚市时卖一阵了。
江父就在去柳溪村的路上又算了算,六十斤不够卖,七十斤倒是差不多了,量多的话,收到八十斤也行。
跟昨天差不多的时辰到了村里,家附近的村里人已经在等着了,江父拿过杆秤,一一称过。
明显的,今天的量比昨天多了许多,大概算下来,有近九十斤。
这量可比江父在路上打算的多了好些,今天带来的篮子都装不下,还是从邻居家又借了两个大篮子过来,才够装的。
这么明显的数量,村里人也注意到了。
“老江啊,我们今天每人都多摘了一点,没成想,这加在一块,就多了好些,你要是觉得太多了,就少收一点吧。”
江父听到这话摇了摇头,摘都摘了,再将这些鼠曲草退回去,他觉得太过可惜了,就还是全收着吧。
“昨天收的六十斤,我们是差不多够卖的,今天这量瞧着确实是有些多了,就是摘都摘了,也没有再退回去的道理。”
江父说完,又记起之前江月同他说过的,她还有法子将鼠曲草做成别的法子,就想着先回去问问江月。
“今天收的这么多,我也不太确定能不能卖完,明天…明天你们就还是摘这么多吧,我晚上回去问问阿月,要是真的卖不完,明天我回村的时候,再告诉你们,你们以后就少摘一些,要是够卖,就还是摘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