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您说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些肉菜是我们唯一的食物了,特意拿来孝敬官爷的,就盼着您帮我们说句话,好让我们排前面些。”
妇人说完,又招呼另一个官差过来,将肉菜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摆好。
两个官差平日也过得滋润,酒肉不缺,但这卤牛肉的味道,实在是香,仿佛就着香味都能喝下二两酒。
二人不由分说,坐下就开始大口吃喝起来。
很快,酒菜见底,官差趴在石头上昏睡过去。
同样的情景,也在另外四个灾民点上演。
灾民们从地上站起来,互相搀扶着,无声的朝后山撤退。
三更天已过,唐灵官终于躺在自己的床榻上,像只小奶猫似的打起了小呼噜。
京城外的后山,连着几座大山,鲜有人去,她在后山准备了够吃半个月的米面,还有一些耐放的蔬菜,小孩子补身体的奶粉,解暑的酸梅汤料包。
第二日,唐灵官昏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唐家人对她时常的见头不见尾,早已见怪不怪。
莺儿见她起床,端了早餐进来,“小姐,城门开了。”
唐灵官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餐,淡定开口,“朝廷拿粮食赈灾了?”
莺儿点点头,“听说朝廷正在给灾民发粮食,领到粮食的灾民们陆续回乡了。”
上千灾民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官府不应该戒严严查么,怎会开了城门?
唐灵官三两口吃完早餐,匆匆赶去了暗香阁。
这里是京城中文人墨客集聚地,也是各种八卦消息的发源地。
挑了大堂正中的位置,唐灵官要了一壶酸梅汤,几碟瓜子点心,认认真真的剥着瓜子,细细聆听周围的谈话。
“不愧是未来的国君,太子殿下力排众议,开国库放粮,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
“是啊,太子小小年纪,竟如此仁德,我西梁何愁不复兴。”
“还有一宗消息,今日城门初开,就有一个小姑娘在城门口施粥,说是凡领到粮食的灾民,都可以过来喝一碗粥,吃饱肚子,再返乡。”
“那是新贵大理寺卿杜仲良杜大人的千金,杜大人国之栋梁,近日颇得陛下青睐,他教出来的女儿自然是德才兼备。”
“啧啧,等着看吧,这杜大人必不是池中物。”
唐灵官将剥了一小堆的瓜子仁,揽起来,一把塞进口中,招呼小二结了银子,就奔往城门口。
她早已叮嘱灾民躲进深山,倒要看看在城门口排队喝粥的都是些什么人。
近正午,日头正毒。
连日关着城门,今日城门一开,人群川流不息。
城外右边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小小的棚子,杜澹芙一身白色衫裙,站在棚子下,双手接过婢女盛好的粥碗,一碗一碗的递给排队的灾民。
五岁的小姑娘,粉扑扑的小脸上满是汗渍,但她脸上没有一丁点的不耐烦,反而一脸温和的笑意,对每一个排队的人柔声说道:“伯伯,您辛苦了,吃饱了早日回家吧。”
每一个排队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周围经过的百姓,忍不住停下脚步,围观这一盛景,有心软的妇人当场就流下了眼泪。
在这一刻,许多百姓都明白了,真正的高贵并非仅是出身名门,还要如她这般,良善高洁。
明明是明珠,却跻身于灾民中。
满身华衣尽沾污秽,也难掩她那如霁月清风般的笑容。
唐灵官站在人群中观望,排队领粥的人群,虽然穿着破烂,从面色和身量上看,和真正的灾民还是有很大区别。
但有一点,算是好消息,没有人追查灾民的下落。
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灾民的安置问题了。
她不是圣母,安置灾民也不是她的责任,但是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她很清楚,如果撒手不管,那些人要么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