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出钱,我都相信
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大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大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大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华尔街的投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
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
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
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
用脚都看得到!
可是有利润啊!
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
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
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苯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这样一来就如同大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大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