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有寿和薛有地找薛有福聊天,一坐下,有寿说:“二弟,咱是亲兄弟,我就不绕圈子了,我家的二十五亩地在大朗名下,我想再挂过来一些地,一共五十亩,你看行吗?”
有地说:“二哥,我知道,你们肯定还会买地,我家的二十五亩地也在大朗名下,我也想挂二十五亩地在二郎名下,你看行吗?”
有福看了大哥和三弟一眼,闭了闭眼,严肃的说:“咱是亲兄弟,你们也不要找满囤大郎二郎说情,我不同意挂靠!我就直说了,就以前的二十五亩,再挂靠十年,再多没有!以后也别再想了。你们也看到了,我家孙子多,花销大,负担重,俩儿媳妇又有喜了......再说,爹娘教育我们,帮急不帮穷!你们两家也不穷啊!在村里头都是出头的人家了!不过,不是我说你们两啊,还是脚踏实地,看着儿孙们努力吧,不要一直靠别人帮衬了。”有福摇摇头,接着说:“你看,自从二郎三郎中举中进士,村里除了你们,可没人家上门请求挂靠田地的,人家都是卯足了劲,好好读书准备科举的,认真种地的,学做生意的,外出学手艺的,干啥的都有。你们俩着急没用,要让儿孙努力上进才行。你说,有好事,我哪次忘了你们了!可是,不能啥事都靠我帮啊!村里的后生,城里找活干的,学手艺的,做生意的,干啥的都有。你俩家倒好,读书的就只是读书,也不知道读了个啥,自从读书,回家都没见种过地。依我说,有能力了就继续读,没能力的,就回家种地找活干,当账房、伙计啥的,总能养活自己吧!大郎说了,人家皇上和皇后,都亲自种地呢!他们还高贵的不能种地了!哼!不像话!实在不行,就分家!儿子们都快抱孙子的人了,还让老人操心!”
有寿听了,点头说:“二弟,你再帮最后一次,我回家会好好考虑的!这是最后一次了。”
有地羞愧地说:“二哥,求你了,我回家好好和儿子孙子们商量一下,也问问他们的打算。”
老头子坚决的说,“不帮!坚决不帮!都帮出一些啥蠢东西了,天天等咱们老家伙操心啊!你再说,那以前挂靠的地,就取消了!”说完,威胁的看着大哥和三弟。
有寿和有地沉默了一会儿,默默的走了。
十天后,早上,族长大开祠堂,进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并当众宣告祖宗,薛有福家要给族里添置二十亩族田,听到这个好消息,族人齐声欢呼。中午,族人转战薛有福家,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宾客。第三天满囤带着大郎、二郎和书童,匆匆启程赶往京城。老爷子通过和梅家协商,进行完了纳征、请期,等二郎考试完毕,就完婚。
建安十年腊月初三,满囤带着大郎二郎一行回家。老爷子看着嘴角咧到耳边的满囤,笑着说:“满囤,排了第几名?外派到哪里了?”
满囤笑着说:“都是二甲,大郎是二甲三十七名,二郎是二甲三十一名,都是进士出身!他们俩外派的地方相距不远,大郎在宜禄县,都是咱保定省的,和咱泾州县相邻;二郎也是保定省的,在隆安县,比咱们这里还靠南一些,据说气候湿润,多山多水,不过,山都不高,是个好地方啊!前几年咱们逃荒时,经过那里,只是,咱们是在隆安县边上穿过去的。”
老爷子激动地说,“都派官了好啊!好!先给二郎成亲,完了,再和亲家商量他们上任的事。”
腊月十一,二郎大婚的日子。一大早,二郎就开始收拾自己,午时,骑着大马,带着媒婆、乐队和亲友团,抬着花轿,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县城梅家出发。
刚到了梅家大门口,围过来一群孩子,大多是七八岁模样,甚至还有几个牵着自家的弟弟妹妹,只有三四岁的样子,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二郎尽量扯出温和的笑问眼前的孩子们,“你们想要什么?”
“我们什么都不要!”
“打倒坏人,不许抢我们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