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宋小太监> 第165章 行善积德好名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行善积德好名声(1 / 2)

“你听说了吗?皇太后身边的那位裴公公,把他一辈子的积蓄都拿出来做善事了。

一百多万贯钱啊,那得做多少善事?”

“我昨天去申王府那边看热闹了,那个裴公公看上去很年轻啊,你们说哪里来的一百多万贯钱?”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裴公公那一百多万贯钱里,有一部分是皇太后给他的,还有一部分是蔡王爷给他的。

另外裴公公他自己的出身也不简单,据说神宗朝的度支副使就是裴公公的祖父,当今皇太后是裴公公的姨母。”

“裴公公的出身既然这么好,那他为什么会进宫去当太监啊?”

“听说是因为裴公公的祖父当年被奸人所害,导致被流放去了沙门岛。

接着裴公公的父亲戍守永乐城,最终战至力竭而亡。

因为家里遭逢这一系列的变故,裴公公才流落江湖,最终进宫做了太监。”

“哎呀,这么说起来裴公公不仅出身名门,并且还是忠烈之后啊。”

“如果不是忠烈之后,裴公公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善心呢?”

昨天宣布了拿一百多万贯钱搞慈善后,今天裴凌就派出了暗中培养的所有“水军”。

这些人一部分装作消息灵通的普通人,在大街小巷,酒楼茶肆,甚至是一些贩夫走卒的聚集地,不断替裴凌歌功颂德,同时把外界对裴凌的污蔑,不着痕迹的一一澄清。

另外还有一部分专业的说书人,这会儿已经开始在各个说书的场所,讲起了《永乐城英雄传》。

表面上看这段评书是在说当年死守永乐城那些将士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永乐城英雄传》的第二篇,就是裴凌那便宜父亲的《裴武传》。

由于这一篇是裴凌亲自操刀书写的,里面包含了很多故事套路,以及易于传播的金句。

例如在评书之中,裴武临死前举刀大喊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仅一天便已经传遍整个汴京城。

无数文人才子聚在一起,推敲着这首诗的全篇应该是什么样的。

还有评书中裴武的妻子带着五岁的裴凌去找城楼上找裴武,结果路途中与裴凌走散,然后永乐城被攻破,西夏士兵入城。

裴武的妻子为了保守清白提刀自刎,临死前看向裴武坚守的城楼方向,说出那句经典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时间不知道引得多少人为之垂泪。

就在半数汴京人为裴凌凄惨坎坷的身世而感到心疼时,裴凌自己也没闲着。

申王府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支队伍是来应聘“善济会”的员工,另外一支队伍则是来尝试求助的普通百姓。

好在天字一号皇庄刚创建时,裴凌就有意培养了许多能写会算的人才。

尤其是在算账方面,不少人还是裴凌亲自教导培训的。

如今这些人分成了两批,一批人在负责接待应聘者,另外一批人负责接待求助者。

虽然两边接待的速度并不算快,但至少有条不紊,没出什么乱子。

花钱搞慈善,这其实是裴凌一直都有计划要做的事。

尤其是在裴凌从蔡州回汴京的路上,这个计划更是变得势在必行了。

以裴凌现如今拥有的财富,区区一百多万贯钱他是真没放在眼里。

拿出这一百多万贯钱,一方面实实在在地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另外一方面也为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避免让人用流言蜚语来恶心他,这对裴凌来说绝对是非常划算的一笔买卖。

裴凌宣布做慈善的第三天,第一批审核过关的资助名单出炉。

名单张贴在申王府大门左侧的外墙上,鸿运车行的马车排着队,专门送善济会的慈善专员去发放善款。

为了明确这善款是发给谁的,马车的车厢外还会张贴大字报,上面写着受资助者的名字以及善款金额。

慈善专员发放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