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四建是二月初开始进场施工的,不过研究所这边的项目不大,真正体量大的,是在南面800米的研究所配套小区,所以项目是设立在了住宅小区那边。
配套小区的总体占地面积其实比研究所本身的占地面积还大了一倍,达到了24万平方米,只不过24万平方米被均匀的划分成了6个区,今年只开工其中一个区,4万平方米的土地,一共建设600套住房,几乎都是120多平方米的小四居室。
因为这个项目公司内部知道的人不多,江南也不想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日常的巡检和一些管理工作,江南打算自己亲力亲为了,不再假手于人了。
江南和杨薇先去了研究所的现场,看着现场孤零零的一块大荒地,上面立着高高的打桩机,除此以外,几乎看不见什么工人。
杨薇问道:“江南,虽然我不懂建筑行业,但是咱们公司的好多项目我也是见过的,一般五六层的小楼,是不打桩的,怎么这栋五层的科研楼还打桩了呢?”
科研楼是打桩了,但是旁边的三层食堂没有打桩。
江南笑道:“科研楼嘛,结构抗震等级定得比较高,而且沉降控制也比较严格,所以要打桩。”
其实不光是打桩这个细节,这个大楼的梁板柱的承载力设计都比一般的民用建筑要高得多,毕竟是自己家的科研楼,又没有经济指标的限制,想建多高的标准都可以。
杨薇点点头,说道:“那你考虑好了吗,这边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打算做什么?”
江南说道:“具体的还没想好,初步拟定了一个方向,就是小区管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系统。”
杨薇不解,问道:“什么是小区管理智能化系统?”
江南说道:“就因为是系统,所以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体来说,通过软件硬件的结合,把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系统化,智能化,以保证用最少的工作人员,实现最优质的服务和最精细的管理,这个是一整套的系统,将来会应用于我们自己的长英地产小区和川联地产开发的小区。”
江南之所以考虑从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入手,就是因为不管是长英地产开发的江南小镇,还是川联地产开发的小区,所有的物业都是用的川联物业。
从一开始做地产,尤其是川乡联成立以后,江南一直就很注重物业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所以率先研发这套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是因为这套系统更容易首先转化成产品,产生效益,在产生收益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往一些相关学科、方向深入研发,最终实现全套系统的全国产化,当然,随着各种新科技的出现,整套系统也会不断地实现自我升级。
至于这个系统初期所要实现的功能,就是这个新组建的科研小组需要拟定的目标和方向了,不过江南会给他们提供综合的设想。
当然,如果这套系统可以成功运行,那么省下物业管理成本是次要的目的,实现普通小区的高品质管理,提高长英地产和川联地产小区的品牌竞争力才是最终的商业目的。
江南的研究所,初期主要是针对应用方面的研究,而且是基础性生活应用方面,而不是在高精尖应用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点一点做起来的,人才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一上来就研发芯片,高端制造是不可能的,即便侥幸拿出成果,也未必能够投入实际应用,因为科研成果到量产,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薇想了半天,才说道:“哦,听起来好像很先进,感觉我们二哈软件公司就能研发。”
江南笑道:“肯定是需要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人才嘛。”
两个人在研究所现场站了一会,便去了南面的研究所小区。
其实这个小区报建的项目名称并不叫研究所小区,而是叫帝都市通和区哈士奇一园,后面陆续的叫二园,三园……最后一直到六园。
到了工程项目,江南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