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与旅游
廉子和的自媒体刊登了一篇文章《揭开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背后可怕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商业热潮是美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那时消费主义喧嚣尘上;金钱的价值观既不“正常”,也不“自然”;它们是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历史产物,“绝不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过去,价值观是从教会获得的,现在他们是从“商业和消费”中得到的。
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渐渐地转变为消费社会的价值观;什么“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的呼声甚嚣尘上,有点闲钱的美国人,不是家里屯了好些房,就是手里捏着好几支股票,天天做着发财梦。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已是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楼市股价更是狂飙突进。
但到1929年初夏,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6月份,工业和工厂生产指数见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放缓。经济扩张的峰值出现在1929年8月。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出现了衰退。1927年,澳大利亚和荷兰经济开始恶化,1928年德国和巴西已进入萧条期。1929年上半年,阿根廷、加拿大和波兰紧随其后进入衰退。
到1929年9月3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见顶,至10月28日,即所谓的“泡沫破裂之日”下跌32%。接下来我们回看一下1929年美国10月最后的10天。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由于金融业崩盘,消费力下降,各种工厂开始减产,缩减生产规模,解雇工人,导致失业率飙升。累计破产企业超过 10 万多家,倒闭银行 11000 余家。城市居民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只能用木板、旧铁皮、麻袋、纸板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因为没钱买汽油,汽车改为用牛拉动,大量之前富有的商人和银行家,因为破产,只能在街头推着小车卖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