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护考笔记> 第2章 细胞的功能和现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细胞的功能和现象(1 / 2)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过程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氧气、 二氧化碳 、类固醇激素、 脂肪酸等 。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①细胞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 ——物质扩散的动力 ;②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物质扩散的难易程度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低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 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过程 。分为在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 ,其中在载体易化扩散具有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 :在膜蛋白的帮助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在生理情况下, 每水解一个ATP分子可以将三个Na离子泵出去细胞外,两个K离子泵入细胞内。Na泵的主要功能有 :①细胞内高钾为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须;②细胞内低钠能维持细胞渗透压 ,维持细胞容积的稳定和防止细胞水肿 ;③建立Na离子跨膜浓度差,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Na、K分布的不均衡是可兴奋细胞产生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

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和团块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固体物质入胞的过程称为吞噬,液体物质入胞的过程称为吞饮。主动转运和出胞入胞都需要消耗能量 。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是一切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 。安静状态下细胞内的膜电位在-10~-100mV之间。

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电位所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超极化 。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去极化。膜两侧电位倒转成为膜外负电位, 膜内正电位称为反极化。超射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内电位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的极化状态成为复极化。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又称K离子平衡电位。静息电位实测值略小于钾离子平衡定位的理论值 ,影响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离子的外流量 。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可逆、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过程 ,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组成,上升支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到+30mV,其中膜电位超过0mV的部分 ,称为超射,此时,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状态 ,出现了反极化。下降支膜电位从顶点+30mV复极到-70mV,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 。

★动作电位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有以下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②不衰减性传导③脉冲式

动作电位★★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细胞可出现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此期称为超常期。超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负后电位的后半时段

低常期:超常期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轻度降低的时期,此期称为低常期。低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正后电位时段。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是易化扩散

阈电位:引起细胞兴奋,刺激细胞膜去极化必须达到的临界值 。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阈电位为-50~-70mV。

局部电位:达不到阈电位水平 ,电位波动小 ,只限于局部,不能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