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时之并没有过多的询问。
这段时间,他虽然远在丢失的两州之地深处,与蛮族交战,但是,他时刻关注着大魏中的动静。
对于徐小岳的消息,他更是毫无遗漏。
当然,惊世战诗之事,影响太过重大,剑王刘剑仲并不敢用传讯手段,告知于他。
陶时之走到书桌前,望着布满了批注的《经义》,眼中不由涌起一抹诧异之色。
他见过徐小岳写的诗文,手中更是还有一份传天下的首稿,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书法一境的字体,乃是徐小岳所写。
令得陶时之意外的是,这些批注极为深奥,一看就知道,批注之人对于《经义》有着极深的理解,绝非刚接触之人所能作出。
“你何时开始学习《经义》的?”
陶时之淡淡的问道。
“有两个月了吧?”
徐小岳思索少许,回道。
其实准确的说来,最多也就一个月多一点点的时间,之所以说两个月,是因为他以前在李陌庭给的书籍中看过一本《经义》,当时也没有去仔细琢磨。
“两个月?!”
闻言,陶时之背在身后的手掌不由紧紧一握。
原本他已经想好了,就算徐小岳说,他钻研《经义》才一年半载,他都不会如何动容。
两个月的时间?
陶时之拿起桌上的《经义》,随手翻阅了几页,却赫然发现,每一页上的批注都极为详细,其中有几处注解,更是令他都觉得脑洞大开。
“这小子……”
陶时之越看心中就越为震惊,若不是他亲眼见到徐小岳一步步成长起来,他恐怕都不会相信,后者对于《经义》,真的只钻研了一两个月。
就算是大魏……不,哪怕是放眼整个五国中,即便再聪慧的儒道天骄,想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甚至更多吧?
而但凡资质愚钝一些之人,对于《经义》的理解能如此通透,恐怕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还算不错。”
陶时之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想要将整本书看完的冲动,将其合上,淡淡的说道。
“先生当年参加儒考时,准备了多久?”
见到陶时之如此超然的模样,徐小岳心中暗暗钦佩,同时好奇的询问道。
能成为半圣,由此可见,陶时之当初绝对是大魏,甚至是五国同辈中的佼佼者。
“一……”
陶时之刚准备说“一年”,但是,他似乎感受到了徐小岳炙热的眼神,到了嘴边还是忍不住改口道:“一个月。”
“一个月时间?!”
徐小岳心底一片震惊,眼中的崇拜之色不由变得更为浓郁了几分。
“不错,而且老夫还是……”
陶时之原本打算炫耀一下自己儒考时,乃是一州案首,不过,在想到徐小岳身上的光环时,他还是强忍着这股冲动,没有将其说出来。
一州案首又如何?
当初大魏可是有七州之地,一场儒考,足有七位案首!
而这小子呢?
他不仅都是案首,还是第一位双甲童生,第一位三甲秀才案首!
每一项成绩都是甲上!
这等恐怖荣誉,哪怕是自己年轻时,也难以与之争辉。
为了保留长者、半圣的威严,陶时之决定将此事隐瞒下去。
“徐小子,我听他们说,你在备考半月后的儒考?”
陶时之故意转移话题,问道。
“先生能一月考上儒生,学生也想尝试一下。”
徐小岳深吸一口气,眼神火热的回答道。
“……”
陶时之心底一阵茫然,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是同年去参加的儒考?
不行,不能在徐小子面前丢脸!
“不错,志气与老夫当初相比,也仅差一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