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招呼店里的人都过来,身后的孙怜看着这样的楚袖,也把自己心里的那些怜惜给放下,跟着一起忙碌了起来。
这边的夏惜和母亲今日出来的任务已经达成,想着家里那些数的清楚的吃食,她就已经眼前发晕,不想还没有赚到钱就被饿死。
于是走到了最热闹的集市,这里什么都有,卖米的,卖肉的,还有许多菜,十分的热闹。
夏惜大步走进了米店,她好久没有吃白白的大米了,什么都能不买,米还是要吃的。
看着眼前的米,潘若云再看看上面写着的价格,急忙拉着夏惜:“惜儿,这些米太贵了,咱们还是买一些糙米吧。”
夏惜看了一眼价格,最好的米要五十文一斤,是挺贵的,不过银子赚来就是花的,省着又何必赚。
她拉过潘若云:“娘,我们有银子。”
“可是太贵了,我们那些银子好好存着,日后当你的嫁妆。”潘若云传统的观念,她觉得不吃也不能花这么多银子。
“娘,今日我签的那份契约,你可知?”夏惜慢慢道。
“知道。”她看着闺女签订的,有什么不知道,但是不知道此刻夏惜提这个是为了什么。
“那阿娘还阻止我?日后我们会有数不尽的银子,而且日后定不会靠着锦绣的银子,还会有其他的银子源源不断的赚回来。”
夏惜说完,没有理会潘若云愣住的表情,直接对着米店的老板道:“大叔,帮我装十斤的大米,送到城西晓巷117号。”
“好。”老板笑着应道。
夏惜给了银子,拉着潘若云走出了门,又去买了一斤的肉,十五文,又买了许多调味品,盐和油,直到两个人的手都拿不下了,这才慢慢走回家。
潘若云跟在后面,笑意都没有停过,她刚刚也想通了,闺女自己赚的银子,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反正也有她慢慢替她攒嫁妆。
回到城西的晓巷,屋门前是一条常常的石板巷子,每一户都有一个不小的院子,但是城西这边大多数都是住房,房子十分的便宜,住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贫穷的人。
或者也有人把院子租给那些从村上来镇上打工的民工,毕竟三间配一个院子,起码可以住三个人了,收着三份的租金。
不过夏惜的家旁边就是之前的媒婆于氏,她和她夫君一同住在这里,两人还有一个儿子,不过在县里的一家酒楼做账房先生,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定居在县城里,而她靠着媒婆的一些银子补贴家用,她的夫君便在镇上的学堂做厨子。
两个人因为夫君时不时能从学堂的厨房里拿回来一些不用的菜,生活过得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