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部日后在各地的农场大概就是照着应天府下辖的元水宁农场来了。
而在水部那边,也在紧锣密鼓的统计着各大小河流、湖泊、水库等,绘制地图,商量修建改造事宜。
虽然没有朱七牛这边进度快,但水部尚书孔十七也不是泥捏的,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毕竟是跟了朱七牛一段时间的人嘛,画图、理政、算账都是把好手。
眼下就看工部那边了。
若他们能造出蒸汽机、液压机、车床之类的东西,许多目前困扰大家的问题都将快速解决。
有关这点,朱七牛就跟站在岸边看别人溺水的不会游泳的人似得,只能急得跳脚,却毫无办法。
但在另外两点问题上,朱七牛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第一点问题,换了新环境后,许多过去是村里人的农民不太适应,觉得进城之后无所事事。
在这点上,朱七牛深有认同。
以前在大河村时,村里的孩子漫山遍野的跑,掏鸟蛋、摸鱼都能玩儿,不到饿了都不带回家的。
而京城里面嘛,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了,虽然各种湖泊、树林、广场也还是能玩儿,可到底比不得村里,大街上还经常车来车往,一不注意就被撞了,那可就太遗憾了。
小孩子倒还好说,怎么玩儿都是玩儿,玩粑粑都能玩儿半天,大人就格外无聊了。
以前在村里时,哪怕是走路都不咋便利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去菜地里扯把菜、回家给儿孙做顿饭,也还是可以的。
进城之后呢,菜都要花钱买,根本不咋费时间,吃完饭就……无所事事了。
尽管朱七牛特意让官员安置他们时把每个村儿的人都安置在了一起,他们可以找过去的熟人闲聊,可也就是新鲜一两天,聊久了就没意思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闲不住。
对于这个问题,朱七牛一开始其实也有点头疼,觉得自己有点好心办坏事的味儿了。
想到自己爷爷奶奶一路从大河村搬到溧水县,又搬到京城,周围渐渐连个熟人都没了,却还是过得很开心,每天都忙不完似得,朱七牛便去询问他们,想求个主意。
结果老两口的回答异常简单。
奶奶朱刘氏说:闲得慌?那就让他们忙起来呗。
爷爷朱象说:人啦,是这样的,忙的时候闲不下来,闲下来了就不忙,那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做事情的时候很忙,就不闲了。
朱七牛听完之后,引为真理。
于是乎,朱七牛仗着应天府衙门因为卖房而攒了许多许多银子,直接大手一挥,宣布应天府内进行七年义务教育。
即,由应天府衙门拨款,在各地免费开学堂,专门教育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从报名之日算起,为时七年,期间学费全免,只收书本费和中午一顿的伙食费。
此消息一出,无数百姓轰动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是很贵的,很多家庭根本没那个闲钱,以至于像朱大牛李狗蛋这种孩子、都当爹了还是几乎大字不识。
而免费七年教育的话,就算家里孩子再蠢,总能学几个字吧?
出来后也能找份体面点的工作啊。
万一走狗屎运了,孩子考上了秀才甚至举人,那可就更好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应天府所有适龄孩子的父母纷纷将自家孩子送进了学堂。
孩子进了学堂,更懂规矩了,也就不会到处野了。
而家长呢,心里也有了盼头,就跟钱存进了财部似得。
孩子进了学堂,就得早接完送,闲得慌的大人也就有事儿干了,每天在路上来回走个一炷香、一刻钟、半个时辰,还能锻炼身体呢。
要是再碰上相熟的人,跟人闲扯半天,或是碰到想买的东西,蹲在那儿跟人磨半天价钱,时间过得可就更快了。
再者,这么多孩子和先生都要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