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不愿意西迁,想留在国内,也可以。
留在漠西、青海的卫拉特蒙古各部,必须像漠南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那样,成为朝廷直辖的游牧卫所,不允许羁糜卫所存在。
经过连年的瘟疫、战乱等天灾人祸,漠西的卫拉特蒙古各部都虚弱不堪,没有力气再战了。
于是,大部分选择西迁。
也有小部分选择留在漠西的,将会与明朝从漠南迁移过来的游牧卫所军户,以及川楚流民混编,并世代通婚,相互融合。
青海地区经过先前的罗布藏丹津之乱,和硕特蒙古各部的羁糜所,原本就被上面的朝廷直辖卫压制得死死的,无力反抗。
此时,也有不少选择西迁,剩下的也都接受了朝廷的直辖。
至此,除黑水的索伦人、漠北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西藏的“霍尔三十九族”、青海的“玉树等四十族”,以及西南六省之外,大明境内,已经没有羁糜统治地区,完全都被朝廷掌控。
而在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敦罗布喇什得知明朝将会把漠西的卫拉特蒙古各部、青海的和硕特余部都迁移过来,并帮助他们抵抗沙俄的入侵,也是欣喜不已。
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对原本土尔扈特汗国的集权。
但沙俄的移民潮不断涌入,压缩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他正愁怎么反制呢。
在明朝的支持下,等国内的卫拉特蒙古各部迁移过来,他就能重新制定汗国的秩序,进一步清洗汗国内的亲俄派,摆脱沙俄的控制。
当即,敦罗布喇什接受了朱见深以“天可汗”的名义,封给他的“卫拉特汗”之号。
而土尔扈特汗国,也升级为卫拉特汗国。
就在天山以北的卫拉特蒙古诸部逐渐西迁,明朝组织的川楚流民逐渐往西域移民的同时,天山以南,却再次陷入动荡中。
成化十五年(1755),明军进入伊犁后,释放了在策妄阿拉布坦时期被监禁的和卓家族,阿睦尔撒纳叛乱时,他们又趁机逃回天山以南。
回到天山南麓以后,对明军将他们从准噶尔汗国的监禁中释放出来,他们不但没有感恩,反而妄图割据天山以南。
成化十六年(1756),得知明朝决定在天山以南设立关西布政使司,并打算向这里迁移川楚流民后,他们更是公开反叛。
1757年,成化十七年。
二月,朱见深命威宁伯王越为定西将军,命太监汪直总督军务,再次率领大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年底,明军攻占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兄弟西逃。
明朝在喀什噶尔设疏勒卫,以做西部边陲重镇,镇守边疆。
战后,王越、汪直请求班师。
朱见深不许,让他们在疏勒镇守,只召回了其他将吏,及京营将士。
王越与汪直派兵追击大小和卓,并传檄浩罕、那木干、安集延、玛尔噶朗等处,令其协同搜捕。
1758年,成化十八年。
由于汪直久在边镇,恩宠日衰。
三月,朱见深罢除西厂,仍留汪直镇守西域。
八月,朝中大臣怕汪直与王越勾结,报复他们,于是向宪宗进言,调王越镇守伊犁,而令原来的伊犁守将许宁镇守疏勒。
临行时,王越对前来送行的关西巡抚郭镗说:“许宁虽然屡经战阵,安分守己,但并不是统军之才。朝廷重用许宁,一定会要坏事的。”
后来,许宁在疏勒,处处与汪直针锋相对,什么事都与他唱反调,且为人刚愎自用,果然如王越所说坏事。
1759年,成化十九年。
六月,关西巡抚郭镗上奏,说汪直与总兵许宁不和,恐怕耽误边事。
于是,朱见深将汪直调往南京御马监任职。
汪直被调走后,许宁在葱岭追击大小和卓时大败。
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