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灭满清、北征罗刹、南征安南、备战和兰的同时,朱元璋也没有落下对于国内的治理。
除了向新拓之地迁移军户、移民屯垦之外,他还采取了很多其他的改革措施。
洪武三年,朱元璋按照前朝的制度,开了一次科举。
郑森的进士身份,就是在那一科科举中得来的。
但后来,可能是考虑到朝中形势,也可能是受前朝中后期的有识之士们留下的话语影响,朱元璋认为,科举所取举人、进士少有实才,宣布停罢科举。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这句话,是顾炎武说的。
朱元璋虽然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但也听说了这句话。
在停罢科举期间,他也想要寻找更好的取士之法。
洪武十五年,重开科举时,改八股为策论,但不久又放弃了。
最后,只能在八股文的内容上进行增减,在儒家典籍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实学。
另外,对于选拔武官的武举,也进行了更加细致化的规定。
因为对于火器的重视,朱元璋还开设了一场对全国匠户进行选拔的考试,称为“匠举”。
选出能工巧匠,与陶广义一起制造更加先进的火器。
不过,匠举的选拔范围太小,选出来的工匠也大多不是做官的,最多只能在工部任职,便没有形成常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像历史上一样,爆发了。
大明废除丞相、废除三省制,由皇帝直辖六部,地方上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三司。
不过,原本历史上的“空印案”是爆发不了了。
因为前朝不是元朝,没有在文书上先盖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具体内容的习惯。
但前朝中后期,投献土地之事蔚然成风。
士绅凭借前朝对他们的优免,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将这些优免提高到了“不当差、不纳粮”的程度。
一部分百姓将土地投献给可以优免税役的士绅,上交给士绅的粮食,远比朝廷的赋税要少。
而朝廷的赋税,全部压在了没有投献土地的普通百姓身上。
拥有大片土地的士绅,却不用承担赋税。
此举严重影响了朝廷税收,也是造成前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起义的原因之一。
洪武十五年,“投献案”爆发。
朱元璋虽然之前生活在元末,但也十分在意此时底层百姓的生活。
在处理了一大批涉事士绅之后,还有人给朱元璋上书,说:
“投献之事早已有之,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如今突然治罪,不能服人。”
看到这封奏书,朱元璋大怒,更加严厉的惩处了涉事士绅。
也开始着手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
朱元璋取消了士绅的优免特权,下令“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同时,在前朝“一条鞭法”的基础上,以洪武十五年的丁税为基础,摊丁入亩。
此后,不再收取人头税,而按照田亩的多少来收取财产税。
田地越多,需要缴纳的赋税就越多。
没有田地的人,则不需要再缴纳人头税了。
这也造成了今后中国人口的大爆炸。
或者说,是官方能够统计的人口大爆炸。
同样是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洪武十八年(1661),归化侯金福临染天花而亡。
九年前,达赖喇嘛进京时,十四岁的金福临受其感召,皈依佛门,遁入空门,因此没有留下子嗣。
同样在这一年逝世的,还有魏国公徐达。
徐达死后,朱元璋为他辍朝,并亲至其家参加葬礼,封其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在钟山之阴。后又将徐达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