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国的“万里长城”,乃上一世的世界八大奇观之一。
长城其跨越的长度,以及建造难度,包括所使用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世间罕有的。
光是秦始皇修长城,所用劳力就有近百万人,所用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
回到眼前开始建设的野山关,建造的主体是城墙,其次就是烽火台,和敌台。
城墙顾名思义,就是防御墙体。只不过野山关的墙体没有后世的那么宽,也没有那么高。隔远看的话,就像缩小版的长城。
烽火台,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关口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烽火台是防守时最为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隔得距离最近的都有有两三里地。
如果只是由人奔跑传递信息的话无疑是会慢很多,战场上都是争分夺秒的。
如果在高台上燃放浓烟或者篝火的话,就容易被最近的部队发现和敌台驻军发现。
而敌台,即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
敌台按结构可分为“实心敌台”和“空心敌台”两种。实心敌台不是齐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空心敌台是跨城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粮食、以抗击来犯之敌。敌台的修筑,大大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功能。
炎国此时的建筑模式就是空心敌台,因为既然要在这边驻军,那么肯定就需要有住的地方。
城墙建造,主要是就地取材。填充物主要为夯土,夯土材料包括细粒土、砂砾、碎石、块石、砖、石灰、植物枝条等 七种。
城墙墙基挖好之后就会使用到碎石块,石灰,植物纸条等以作填充。之后在墙的两侧砌上青砖和石块,这是使得城墙牢固的基础。
只有基础牢固了,城墙的使用寿命才会更长。
城墙、敌台和烽火台的夯土材料各成分出现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粒土和砂砾占主体,碎石、块石和植物枝条。相对而言,夯土敌台中出现较多砖块,说明一些敌台原为包砖。用这种方法的话,后期维护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为了更快的将野山关建好,炎木城在得到炎楚的允许后,将四个石灰窑的工坊,搬过来两个到野山关烧石灰。
芒山那边的石灰矿采出来的石灰石,八成以上,全部被送到野山关这边的工坊来烧制了。
河沙的话也是由牛车队派着送过来的,一批又一批的往这边运送。
随着㟿山城建设结束,有两三千人也被派到了野山关这边来了。鸟鸣山的人也过来了,现在在野山关这边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每天参与建设的劳力人数,已经超过了万人以上。
运送石块的,运送河沙的,运送石灰的,挖地基的,砌砖砌石块的,搅拌石灰的…………
基本上来参与野山关修建的每一个国民,他们的工作任务都合理的进行了分配。
…………
其中㟿山城派出副城主草狼带队,炎青派他带过来将近四千人。而鸟鸣山的炎虎派过来三千人,光是㟿山和鸟鸣山这里,一起有将近七千。
加上山木集市的人,和炎木城派过来支援建设的的人就有将近一万三千人左右。
这样一来,野山口的附近每日的消耗都是十分巨大的。
不论严寒酷暑,这边修砌的人是不需要种植和养殖的。除了后勤保障的人,其余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运,休砌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