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拿徽宗的千字文与眼前的杨素孝经册相比,评价不可谓不高。
徽宗自然指的就是宋徽宗赵佶,多数人只知他自创了瘦金体,但并不知他的草书也很亮眼,甚至有徽宗草书出羲之一头的说法。
赵佶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算是大宋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皇帝,如果不是皇帝,那他必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
但就因他当了皇帝,而且是个昏聩的皇帝,所以史书对他的评价并不算好。
有人说他是被皇帝身份耽误了的书法家,也有人戏言,赵佶是官僚中的书法第一人,书法家中官做的最大的一个。
扯的有点远,回归正题。
几个老头还未开始,刘叔也颠颠的跑了过来。
“我就知道都在这,哈哈。”
接下来的时间,几人都相继临了一篇。
行楷之类,赵轩多少还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草书他也只是看个热闹。
当然也不是纯外行,连字都不认识的那种,但要评价几个老头谁写的更好,他就没办法了。
毛笔不仅讲单字好看,更讲整张纸上的布局。
就算是对书法再不懂的人,当他看到宋徽宗四十生日时所写的千字文草书,都能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洒脱意境,
而且看整卷布局,如同在看一卷颇有章法的画作一般。
众人正在写,外间又传来敲门声,侯健打开门,发现冯老和董立两人联袂而来。
院子里很热闹,因为朱子哲和赵俊楠也跑了过来。
赵轩头发上沾的都是口水,说他有好东西还藏着掖着,不知跟谁学的坏毛病。
长叹一声,如果自己师父在就好了,这帮人至少不会当着师父的面数落自己。
一直热闹了四个小时,在院里吃完午饭,众人这才相继回去。
下午时分,帮着老妈收拾了一下房间,外公要来自然不能住外边。
第二天一早,郭在军来了电话,说领导要九歌下午派代表去开会,还点名让赵轩去。
赵轩叹了口气,貌似宣传得有点过猛了。
不过现在他可没时间感慨,叫上侯健开车,两人直奔机场,这几天好像来了不少次。
将外公接回家,老爷子不想休息,赵轩只得又将东西给搬出来。
对于五大名窑之类外公不屑一顾,倒是看到破镜时,他还是感叹了一番,言野史坏人颇多。
看到杨素的真迹,老爷子的呼吸明显粗重了。
按外公的说法,比羲之的草书更为写意,比张旭的更具章法,着墨浓淡有序,潇洒之中透着严谨,每一个字都用笔到位,而不是浅墨代之。
好话像是不要钱似的,老头足足评价了一箩筐。
老头挺有意思,看到文房俱全他满意的笑了笑,但是笔抬起饱墨后,他又放下了,然后拿着每一张又仔细的看起来。
如此反复两三次,他这才落笔。
看到成品,赵轩暗惊,他不敢确定自己外公是不是写的最好的,但他可以确定是写的最像的一人。
草书本就讲究一气呵成,外公也不会把孝经写完,只写了一篇他就搁笔。
“可惜啊,不能看其现场书就,否则定是人生一大幸事,如今在脑中成相,依旧是隔纱远眺,不尽此中滋味。”
老人还是精力不济了,这样长时间的耗神不好。
赵轩劝着老人家吃了一口东西,老妈则过来安排他休息。
看着时间,已经下午一点,赵轩再度出门。
来到机关单位,被人直接带到三楼的一间办公室,没让侯健跟着。
办公室一应俱全,但相较于赵轩的办公室,就显得格外朴素了。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近五旬的男人,戴着眼镜低头在看文件,见他进来,含笑起身。
“领导好。”赵轩微鞠一躬。
男人哈哈大笑,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