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中的那些文官们,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没有拦着,反倒是帮皇帝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所以说,丁年叛国这件事儿就是景隆皇帝用来杀杨老令公的刀!在丁年这件事儿上,景隆皇帝那是大大的对不住杨老令公的!
然而,剧本制定得倒是非常好,但是很快在剧本的执行上,景隆皇帝就遇到了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北庭人远比他想像中的要强,而且自己手中的军队也远比他想像中的要弱。
景隆皇帝非常讨厌这种感觉。或者说,这种感觉正是他想要弄死杨老令公的动力源泉。
杨老令公越是“正确”就越是能说明景隆皇帝无能。景隆皇帝的每一次判断失误实际上都是在提醒景隆皇帝——你离不开杨老令公。
如果景隆皇帝是一般人,这或许也没什么。但他毕竟是一个皇帝。
对皇帝来说,至少对一个想要大权独揽的皇帝来说,一旦某个臣子给了他——“朕离不开他”的感觉,那么这个臣子就非死不可了!
更不用说,景隆皇帝还是一个比较好面子的人。他又如何能容忍杨老令公一次次地打他的脸?哪怕杨老令公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为了这个国家好。
然而,就算是景隆皇帝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丁年反叛的消息刚刚传来,还没等景隆皇帝动手收拾杨老令公。北庭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消息就像是雪片一般的传入京师。
景隆皇帝提拔的那些年轻将领在军中终究是根基浅薄,而且他们的实战经验也不行。平时打打一般强度的战役或许还没有问题,像是现在的这场国运之战。这么大的压力压在他们身上,而且面对的还是那么强大的敌人,这样的硬仗他们是真的打不了。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变得越来越糟糕。
败仗是会形成惯性的!
一旦一支部队或者说一个国家的部队在短时间内打败仗打多了,那么光是敌人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就能让一支部队在开战之前就进入即将崩溃的状态。
大梁现在有很多部队就是如此,这些部队别说是和北庭人对抗了。很多时候北庭人一个冲锋就能让他们全体溃散。
这种局面一般的人根本处理不了。那就非得是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让大家都觉得——“他来了咱们就能打胜仗了”的人去前线坐镇,才能挽回大梁军队的颓势。
而在现在的大梁,这样的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杨老令公。
所以,景隆皇帝不得不放弃自己早就编写好的剧本。向全天下宣告丁年的反叛与杨老令公无关,就算未来追究丁年的罪责也绝不祸连妻族。
然后景隆皇帝这才勉强好意思舔着脸去派人请杨老令公出山救命。
对景隆皇帝来说,他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可以了。却不想,杨老令公还对丁年的事儿有意见,所以景隆皇帝才觉得杨老令公有些得寸进尺了!
景隆皇帝还记得,自己当时只是冷漠地说:“朕知道了。”
杨老令公自然是看出了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也只能叹口气,无可奈何地带兵出征了。
景隆皇帝当时满心都是冷笑,他自认为自己对秦凤路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断定秦凤路之中不可能有什么足以威胁到北庭人安全的武装力量。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压根就没有关注过秦凤路的战事。
直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送到了他的龙书案上。
这是景隆皇帝第一次看到路旭的名字,而且是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引兵数千精兵星夜奔袭秦州府,以天雷之力轰开秦州府城门,全歼城中叛军和北庭部队!”
这段描述看得景隆皇帝是目瞪口呆。其中有关天雷之力的描述景隆皇帝一个字都没有相信。
他觉得所谓的天雷之力应该就是巧合而已。或许那个什么路旭只是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