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说明的是,以某个朝廷的尿性。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是洋人的对手,战争可能根本就不会打起来,因为洋人一抖威风他们就会给跪了。
从后来战争打了四年的结果来看,清廷必然一度觉得自己又行了,而且它也确实比上一次更行了,所以才比上一次战争多坚持了三年。
实际上,那时的清廷至少单从军事实力上来说,确实是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要强上不少。
而造成这一原因的却不是清廷的励精图治,而是同时期的另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起到1864年天京陷落结束,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从1856年起自1860年结束。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同时期的两次动摇清廷“国本”的事件。也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绝不会是后世人看到的那样。
而太平天国运动对两次鸦片战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太平军是一支几乎全火器的部队。而太平军对火器的重视也是早期太平军可以压着清军打的原因之一。
为了对抗太平军,清军也被迫加快了自己的火器化进程。在那个时期,清军和太平军双方不仅都装备了大量的鸟枪、抬枪还装备了很多从西方各国进口的先进装备。
以当时的淮军和湘军为例,这两支部队从刚刚开始组建的时候就是半火器部队。而且当时的湘军和淮军都装备了大量的“劈山炮”,也就是一种发射霰弹的轻型火炮。单从支援火力上来说,这时的清军就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前辈”强了不少。
不仅如此,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廷之中还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才——丁守存。
他可以说是当时清廷最为优秀的火器人才,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42年丁守存随同钦差大臣赛尚阿赶赴天津办理军事。在天津期间他研发了新型火器、地雷,并写下了《西洋自来火铳制法》和《计覆用地雷法》。
值得一提的是,丁守存发明的地雷是一种新式地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跳雷。而且他所说的自来火铳指的应该是英军装备的燧发枪,这种枪在明末崇祯年间所著的《军器图说》之中叫“自生火铳”两者描述的应该是同一种东西。
可是丁守存发明的可不是什么燧发枪,它在清廷这边的叫法是雷击枪。可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它却有另一个名字——火帽枪!
没想到吧?
清代也是有火帽枪的!而且极为先进!
只不过丁守存的火帽用的不是雷酸汞而是雷酸银。他的办法是用青矾和硝石制得硝酸,然后再蒸馏硝酸成浓硝酸,再然后用穿越者常用的反复蒸馏法制得纯酒精。
有了浓硝酸和纯酒精之后,就可以将纯酒精与浓硝酸融合,直到配成浓稠溶液就将足纹银锤成薄片投入其中,以此来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
等到纹银和溶液反应结束,瓶内就会有“白霜坐底”,这个白霜就是不溶性白色雷酸银结晶。最后只要将雷酸银结晶小心翼翼地放入铜帽内,即可制作成雷管装置。
丁守存的雷酸银作为起爆药在性能上和西方的雷酸汞几乎没有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安全性较差,有些时候只要太阳暴晒就可以让起爆药起爆,所以丁守存的火帽在使用和储存的时候都要更加的小心。
但是!
即便如此,丁守存也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抹平了东西方在轻武器上的代差。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已经装备了数量众多的雷击枪。所以后世才会有人调侃清军是跳过了燧发枪直接进入了火帽枪的时代。
只不过,因为丁守存是个农业国的科学家,他一人的智慧远远无法抹平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
在同时代的德莱赛步枪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