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麂子,在猎门典籍上留下的资料,是非常详尽的。
在九州异物载上,相比于古代异种那些惜字如金的记载,关于七色麂子的文字,总字数就有四千多字。
而其他排名前一百的猛兽异种,所有记载加起来,还不到这个字数。
记载之所以这么详尽,主要是因为这段记载的主笔,是林朔的父亲,猎门老魁首林乐山。
老爷子能说会写,同时也没藏着掖着。
八年前的大凉山,那是人类第一次目击七色麂子之后存活下来。
在此之前,关于七色麂子的记载是非常少的,因为见过的人都活不久,三天内必死。
而八年前在大凉山上的那场狩猎,为期足足半年之久。
知道这东西厉害,所以林乐山很谨慎,带着林朔和苏家兄弟抽丝剥茧、步步为营。
那场狩猎,是林乐山猎人生涯的收山之作,也是他对自己儿子林朔的最后一场狩猎教学。
如今林朔细细回味起来,都不由得由衷佩服。
那时候林朔已经学艺有成,论打架,老魁首技艺精纯,手脚上玩个套路招式,或许能小胜儿子一招半式的。
可真要放开了打,儿子这身神力,老人家已经遭不住了。
而论狩猎,老魁首那真是神乎其技,林朔觉得自己哪怕到现在,也远不如他。
那笔买卖完成之后,老魁首根据那半年对七色麂子的观察,把这东西的长相、习性、食谱等等,包括狩猎的经过和心得,悉数写进了林家版本的《九州异物载》里,于是就有了这洋洋洒洒的四千多字。
而当时的整个猎门,因为林朔父母的婚事,上层之间是比较分裂的。
母亲云悦心嫁给了父亲,这就得罪了一拨人,嫁完之后还失踪了,那就又得罪了一拨人。
当时跟林家亲近的,九寸家族其实也就章家、苏家两家。
那时候互联网在国内刚刚起步,信息共享也不如现在方便。
所以这份四千多字的记载,那时候只有九寸以上的林、苏、章这三家有。
而章连海和苏家兄弟去世之后,要么没后代,要么后代不识字,因此如今七色麂子的情报,林朔是掌握得最多的。
七色麂子,顾名思义,这东西至少看上去,像是一头麂子。
麂子,就是中小型的鹿类,一般不超过七十斤,雄兽有角,雌兽无角。
而为什么叫七色麂子,金问兰之前说,当时她父亲目击的这头七色麂子,皮毛是七色。
其实不是。
这就是为什么要留下记载、形成文字的要紧之处,口口相传,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经过两张口,情报就不一样了。
据林朔八年前亲眼目击,真正的七色麂子,毛皮是纯白色的,雪一样,极为漂亮。
而它确实又有七色,那不是皮毛的本色,而是东西跑起来之后,身后泛出来的七色炫光。
当时林家父子和苏家兄弟捕猎的那头七色麂子,是个雄性亚成年体。
个头应该跟成年体差不多了,六十多斤重,角还没长出来。
那头小家伙根据林家父子勘察的踪迹,确实是从南洋这边跑过去的。
东西从南亚的东南半岛登陆,先来了个新马泰一日游。
一路上走走停停,祸害了不少人,酿成了国际生物研究会历史上第一次的特大生物灾难。
然后不到三天,这小家伙就又从老挝溜达到四川大凉山附近了。
再往北,那就撞上青藏高原了,估计是觉得天气太冷,不走了。
它是不走了,国家肯定不答应,所以那笔买卖,是国家派总局找上林家的。
林乐山接受了国家的委托,拉了个四人狩猎队,半年时间把这事儿给平了。
这笔买卖有老爷子在,狩猎进展虽然慢,但很稳当,而且啥事儿都不用林朔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