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李修元将当年在大唐雪山之下,那个年少无忧,打从小跟在师父身边修行的小和尚。
从他最初相识,到小和尚跟着三藏去西域取经,自己给他取了名叫金无量的事说了一遍。
最后静静地说道:“当年的无量跟我在半路遇到的小和尚无量,都是没有见过爹娘,被师父收养,然后于懵懂之中开始了佛法的修行......”
老婆婆微微一笑,问道:“这样不好吗”
摇摇头,李修元回道:“我不知道......当年我跟无量的师父说,无量不是三藏,三藏天性向佛,而小和尚还没有入世见过人间。”
老婆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一抹疑惑的神情。
看着他说了一句:“出世,入世不都是修行吗”
李修元抬头望天,天空中的一半秋日也是黑白之色。
想着当年跟老和尚说的那番话,不由得说道:“既然还未入世,又何来出世一说没有经历过人间的悲欢离合,又怎么能明白菩萨也苦的道理”
老婆婆闻言之下,叹了一口气,默默地闭上了眼睛。
仿佛是在回忆一些曾经的过往,又仿佛是在想李修元说的这番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有几分道理
李修元继续说道:“便是一心向佛,一生取经译经的三藏,在最后涅盘前的一瞬间,也想到了当年早早就离开了他的母亲......”
想到三藏离开时候的模样,李修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也不管老婆婆能不能听懂,听懂了会不会跳起来骂人,自顾地说道:“在我看来,便是三藏那样得道的高僧,也曾先是人,然后才向着成佛而去......”
说到这里,李修元不再说话了。
坐在船头,心里想着三藏,嘴里不知不觉念起了《大般若经》。
“......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
老婆婆也没有出声打扰他,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就像在这一刻入定了一样。
船在水上行,有一道佛经在水上飘荡,不疾不徐,不高不低,听得掌柜和伙计一时都安静了下来,不再低语。
山一程,水一程,离开了天水,前面的东海已经不远了。
......
海云镇虽然归女皇管辖,但是做的生意,挣上钱却既然有中原皇朝的,却还有一半是东海诸岛的。
因为赫连明月对东海的怒火一直没有消除,这些年一直限制内海跟东海诸岛的交易。
于是,来自中原的商人想要跟东海的商贩做生意,只能不远万里来到入海口的海云镇。
时间久了,这座小小的城镇倒成了水运枢纽,商贸之地。
每年来此的商户,出海的修士更是数不胜数,人口流动也越来越多,这里就是一座重镇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镇上的大小车行,船户极多,从事这一行的车夫,苦力,船工更是多如牛毛,有数万人之多。
原本这里来自中原的商人和修士,可以随便乘坐来自东海有大海船出海寻找机缘也好,做生意也罢。
直到上回上龟带着翩翩和孔雀回家之前,在海边立了一块石碑之后,东海便谁想去,都能去得了。
用当地码头上的苦力和伙计的话说,那要看运气和船了。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小船去不了远海,老龟回去之后,限制了大船往来的数量,眼下只有两艘大海船可以载人前往东海深处。
一种是通体黑色的大铁船,这种船不好上,要看运气,还要检查商贩修士的身份,凡是皇城的人不要,拜火教的人也不许上。
还有一种大海船,来的次数少,船的颜色也鲜艳得多,不似那种漆黑难看。
遇到这样的船,没有去过东海的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