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宋登仕郎> 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1 / 2)

又是一句五言,自从唐以来诗词虽有五言,但多为七言。五言诗更多是见于更早的古体诗,一出五言,这难度往往就不小。

吏员说道的“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确实难得有人猜到。

只见那士子稍微皱了皱眉,抬手望天,仿佛在吟哦着什么。台下众人,不通文墨者,暗暗为士子加油,知道一点文墨的,也是纷纷思索,想着两句诗的出处。

只听得这士子说道:“先生,学生想起来了。”

这么厉害?台下众人齐齐竖起了耳朵,看这士子到底怎么回答。

“这首诗乃是魏晋竹林七贤的刘伶所做《北芒客舍诗》,下一句应该是“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难怪一众人都猜不到,原来是竹林七贤的诗词。

魏晋时期高门大族崇尚玄谈,士子也纷纷效仿,本就不是以诗词见长,诗词大家和唐宋相比,可以叫做一个凡善可陈。陶渊明算一个,谢灵运算一个,曹子建算一个,其余的虽偶尔有佳句,但是说道诗词,终究是落了下乘。

毕竟魏晋过后的有唐一朝,才说的上叫做“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年长!”

而这吏员靠的确实刘玲的诗词,自然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了。

却不想,这士子居然连着刘玲的诗词都有这么深的记忆,显然平日里下了很多苦工。

吏员问道第七题,士子还剩下三道题,只要在三道里面答对一道,便可以取得这下一轮的资格,虽然说能够进入下一轮的人也有,但是这士子从容淡定的模样,显然给围观群众和这名吏员一个很好的印象,于是这吏员开口,缺没有问着士子第八题,却是问道:“不知书生何处人士,师从何人?”

吏员这个书生,叫的很是讲究。

如果叫小哥,兄台,兄弟,显得太过于市井气江湖气,大宋重文轻武,很多文人不喜这样被叫唤;叫生员,秀才,之类,容易猜错功名,毕竟当着举人叫秀才,是一种伤害,如果当着秀才叫举人,这伤害更大。

所以吏员四平八稳的角落一句书生。

这士子拱拱手,回答道:“先生,学生乃川陕路夔州府人氏,师从本府程夫子。”

吏员一听,料来这程夫子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儒,不过能交出这样的学生,就乡间学堂而言,已经十分不凡。

于是点点头,吏员继续道:“那我们开始第八题,如何?”这士子点点头,侧耳恭听。

旁边围观群众,纷纷屏住呼吸,如临大敌。

吏员在手中的簿子上,细细翻了翻,仿佛要找一个难度更大的,这士子连着对了七题,吏员想试试这士子到底多少斤两。就算接着连错两题,但是只要最后一题不出得太偏太难,这士子也就可以进入下一轮了。

片刻后,吏员开口说道:“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

又是五言,台下众人一阵议论纷纷,这吏员从刚才表现来看,明明是看好这名士子的,不曾想这题目越来越难。

是故意为难这个士子么?

吏员说出来的古诗,看起来平铺直叙,脱刀赠分手,脱刀,应该是解下刀鞘,取下刀的意思,分手,难道是送别诗?但是用这样平铺直叙的语句,这诗词要么就是名动千古,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没有一个字是生僻字,全是地名,但读起来如同黄河入海,一泻千里。但是如果这平铺直叙的诗词,不出名,那就往往是生僻的了。

华夏数千年,文人何止巨万,诗词更是以亿兆计算,那要记住每一首诗词,根本不可能!

台下群众,连着魏羽在内都觉得,这句诗这士子估计要叫过了,毕竟就算不过,短时期内怎么想到起这诗词是谁人说写,下一句是什么?

不料这士子确实拱手行礼道:“谢先生成全,这一句诗乃是送别诗,下一句是,知君万里侯,立功在异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